直去无三里,盘桓道路长。
苔明铺锦绣,泉响奏笙簧。
松老月为主,洞深云作房。
平看人界小,不碍此生狂。

峄山 其二

径直向前无三里,盘桓道路长。

苔藓铺满如锦绣,泉水声似奏笙簧。

古松年老月为主,山洞幽深云作房。

平视人世显渺小,不羁此生可狂放。

注释:

  1. 径直向前无三里:径直向前,没有曲折的道路。无三里,即三里外。
  2. 盘桓道路长:盘桓,徘徊逗留。道路长,形容路途遥远。
  3. 苔藓铺满如锦绣:苔藓,一种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铺满,形容苔藓覆盖了整个地面。如锦绣,比喻苔藓的颜色鲜艳,像锦绣一样美丽。
  4. 泉响奏笙簧:泉声,指泉水的声音。奏笙簧,指弹奏笙簧。笙簧,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竹制成,有簧片和共鸣腔组成。这里用来形容泉水声音清脆悦耳。
  5. 松老月为主:松树年老,月亮成为主角。主,指主导、主宰。这句话意思是说,松树虽然年老,但月光依然明亮,可以成为主导。
  6. 洞深云作房:洞深,指山洞深邃。云作房,用云做房子。这里用来形容山洞深邃,云雾缭绕,如同云朵搭建的屋子。
  7. 平看人界小,不碍此生狂:平看,从高处俯瞰。人界,指人间世界。小,形容词。不碍,不受阻碍。此生狂,指此生的放纵与狂放。这句话意思是说,从高处俯瞰人间世界显得渺小,但这并不妨碍我放纵与狂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通过对峄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句“直去无三里”,描绘了峄山的道路直且长,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接着,“盘桓道路长”,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漫长,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
    第二句“苔明铺锦绣”,通过苔藓的明丽来比喻大自然的美丽。这句诗既赞美了自然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
    第三句“泉响奏笙簧”,用泉水声的清脆悦耳来象征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这里的“奏笙簧”也暗示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四句“松老月为主”,通过松树与月亮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永恒的追求。松树虽老,但月光依旧明亮,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永恒。
    第五句“洞深云作房”,以山洞的深邃和云雾缭绕来描绘大自然的神秘与壮观。这里的“云作房”形象地表达了山洞的奇妙与美丽。
    最后一句“平看人界小,不碍此生狂”,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世界的超然与洒脱。虽然从高处俯瞰人间世界显得渺小,但这并不妨碍诗人放纵与狂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得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