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榛
诗句翻译: 1. 舸舰宁千万,纷纷此地过。 - 舸舰:指船只。宁千万:形容船多。 - 此:代指此地。 2. 飞篷各自急,逐利定谁何? - 飞篷各自急:指船上的人们各自急忙赶路。 - 逐利:追逐利益。 3. 水涨蛟龙怒,风惊波浪多。 - 水涨:水位升高。 - 蛟龙:指龙,古代传说中水中有龙。 - 怒:发怒。 4. 何如茅屋下,终日醉颜酡。 - 茅屋下:指简陋的房屋下,可能是指一个隐居的人的住所。
注释 诗句 - 小巷通城辟:狭窄的巷子通向城门。 - 柴门逐水开:旧时农家用木头或土块建造的门,随着水流而开启。 - 渔歌随棹远:渔船上的人唱着歌儿划桨。 - 帆影过墙来:船上的帆影映在墙上。 - 柳密初侵院:柳树密集地伸进了院子。 - 庭幽半欲苔:庭院里显得幽深,几乎长满了草。 - 主人休沐至:主人休假归来。 - 于此涤尘埃:在这里洗去身上的尘土。 译文 小巷通向城门
【注释】 明府:对太守的尊称。漱江亭:位于戴氏园林中。迟日:太阳斜照,阳光温暖而柔和。园林媚: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妩媚娇艳。孤亭傍水斜:亭子孤零零地坐落在水边,显得有些孤单。绿苔明曲径:小道旁长满了绿绿的苔藓,曲曲折折的小径被绿苔覆盖着。淡柳暗平沙:杨柳树的枝干颜色较浅,掩映在沙滩上,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随意窗前草:随意地拔起窗户前的草,可能是为了观赏其形状或者品味其气味。无名涧底花
【注释】 漱江亭:地名,在今江苏无锡县东。 堪:能。 消暑:消除暑热。 闲亭:清静的亭子。 锦帆:指彩绘的船帆。 菀柳:繁茂的柳树。 茶蘼(mí):一种花。 风动茶蘼架,雨侵薜荔墙:风吹动茶縻架,雨水打湿了薛荔墙壁。 濯足:洗脚。沧浪:水深的地方。这里是借代,泛指江水。 【赏析】 描写的是作者夏日游湖的情景。首句“何处堪消暑”,以反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什么地方能够消除暑气?接着第二句说
峄山 其二 径直向前无三里,盘桓道路长。 苔藓铺满如锦绣,泉水声似奏笙簧。 古松年老月为主,山洞幽深云作房。 平视人世显渺小,不羁此生可狂放。 注释: 1. 径直向前无三里:径直向前,没有曲折的道路。无三里,即三里外。 2. 盘桓道路长:盘桓,徘徊逗留。道路长,形容路途遥远。 3. 苔藓铺满如锦绣:苔藓,一种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植物。铺满,形容苔藓覆盖了整个地面。如锦绣,比喻苔藓的颜色鲜艳
诗句原文如下: 北风动地起,寒色晚亭分。 渡浅冰初合,雪深人不闻。 月缘霜皎洁,潮与雾氤氲。 应有山阴客,停桡此问君。 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赏析: 1. 首句解析:“北风动地起”,描述北风刮得大地震动的场景。“寒色晚亭分”,则描绘了夜晚的寒冷景色中,亭子显得格外清晰。 2. 次句解析:“渡浅冰初合”,描述了河水较浅,冰块开始形成的景象。“雪深人不闻”,则表现了在如此深的雪下
这首诗通过描绘河防的紧张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诗句释义: - 秋水篇:秋天的水。这里的“秋”字既指时间,又指季节。 - 芦台七月足秋水:芦台在今河北丰南县,七月时河水充足。 - 一望苍茫烟波里:一眼望去,茫茫的水雾中。 - 卫河北来势欲吞:卫河从北流来,水势汹涌。 - 滹沱东下疾如矢:滹沱河从东往西流,水流迅速。 - 汪洋千顷静不风:水面广阔,平静如镜。 -
【注】戴明府:即戴叔伦,字次公,唐代诗人。 溟涨滹沱水,孤亭势欲倾。 万夫防蚁穴,百雉没山城。 牛马浑无辨,舟航不敢行。 波涛烟雾里,疑是近蓬瀛。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座小城的景色,它位于河北西部,滹沱河上游,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所以诗题叫《戴明府 漱江亭 其三》。 第一联“溟涨滹沱水”,写河水上涨,水位很高。 第二联“孤亭势欲倾”写这座小城的形势很危殆,好像要倒塌似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题目是《秋水篇》。 全诗分为八句,逐句解读如下: 1.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至如”表示以下的内容是对前面所述的一种总结。这里指的是偏僻地区的客人很少来往,而普通百姓则在田间劳作。 2.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每年都没有人被征召去服劳役,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河水如何泛滥。 3.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注释】 峄阳:今山东邹城北。孤桐:孤立的梧桐树。 亭亭(tíng):挺立的样子;高耸的样子。 不与寻常桃李同:不和平常的桃花、李花一样。 圣世工师:指善于制造乐器的良匠,即鲁班。 求木久:寻找木材很久。 【赏析】 《题桐树》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桐树之高大、孤傲,后两句写其得名的原因。诗人以赞美桐树自况,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首句“亭亭独自傲霜风”写桐树高大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