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题目是《秋水篇》。

全诗分为八句,逐句解读如下:

  1.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至如”表示以下的内容是对前面所述的一种总结。这里指的是偏僻地区的客人很少来往,而普通百姓则在田间劳作。

  2.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每年都没有人被征召去服劳役,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河水如何泛滥。

  3.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无论冬天的严寒还是夏天的酷暑,他们都会在官府前叹息和抱怨。

  4.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我们这些居住在水乡的人们为何要忍受这样的苦难?那些修建水堤的人从未感到害怕或畏惧。

  5.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几十年来,这个县城已经疲惫不堪,居民们纷纷逃离这个地方。

  6.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就像一个人总是不断地承受着痛苦,没有谁能幸免于难。

  7.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感叹天地间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生活,没有必要因为疲劳而相互比较。

  8.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我听说卫河的东岸就在那里,即使下海也不会超过一百里。

  9.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田地被淹没固然困难,但水最终会流回大海也是一种常态。

  10.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如果能将河流排开让它向东流,那么我们每年就不用再修建这样危险的堤防了。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人民的生活现状和对自然环境的感受。诗人通过对比僻地与水乡、力役与自然、官府与民众之间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同情。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伤,同时也有一种对未来希望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