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履晨征试越罗,芳园践约正春和。
琴心迭奏临幽涧,酒意微醺上曲阿。
张弛总关吾道在,风情未必古人多。
尧天荡荡浑无事,击壤相将起浩歌。
曳履晨征试越罗,芳园践约正春和。
曳履:步行,比喻步行去赴约。张岱《陶庵梦忆》卷三:“余与王柳洲先生订交于壬申(崇祯元年)冬,时余犹在都,柳洲先生命仆携金往访余,余以无金答之。”
践约:到约定的地方。
临:来到。
幽涧:深谷中的清流,这里指山涧。
张弛总关吾道在,风情未必古人多。
张弛:张指拉紧绳套,弛指放松绳套。
总:全。在:存在。
尧天荡荡浑无事,击壤相将起浩歌。
尧天:唐白居易诗“尧天日月光,舜风风俗和”,后遂用“尧天”为帝尧之代称。浑:全,都。无事:没有事。
起浩歌:即起舞歌唱。
击壤:《列子·力命》中记载,古时有民谣说:“大道甚夷,人皆可以为尧。”尧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帝王,他治理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击壤”即拍着土块唱歌,这里指老百姓欢欣地劳动。
赏析:
《甲辰春社》是明末诗人张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春,时作者47岁。这首诗描绘了张岱春天游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清晨踏青赏花的情景。诗人身着布鞋,步行前往越州观赏春花。他来到了芳华满园、鸟语花香的地方,恰逢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之时。这里的“春和”二字既指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感慨。
诗的后两联则通过描绘诗人在山涧弹奏琴曲的场景和在曲阿小路上微醺漫步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在山涧弹奏琴曲时,心境宁静致远;而在曲阿小路上微醺漫步时,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豁达。这里的“风情未必古人多”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对古人风流倜傥的羡慕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思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感悟。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像古人那样追求高远的理想和境界,而不是被世俗琐事所困扰。因此,他发出了豪情壮志的呼唤:“尧天荡荡浑无事,击壤相将起浩歌”。
《甲辰春社》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