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嶟峰峭壁何孱颜。
北风吹雪积不住,猿狖罔敢来跻攀。
浮屠古刹踞其顶,乃是人巧偷天悭。
洋河急流走其下,石洞千佛藏其间。
我来正值严冬月,祈寒作冰厚地裂。
却疑南国青莲花,漏趁回阳逞奇绝。
兹山壮丽雄边州,应有神灵护明灭。
忆昔唐宗曾驻跸,忽听金鸡催晓日。
迩来陡过七百年,古往今来事非一。
事非一,可奈何,惟有名山长不磨。
登高得句聊自慰,葡萄满注金叵罗。
注释:
鸡鸣山,高峻险峭的山峰多么雄伟。
北风吹雪积不住,猿狖也不敢来攀登。
佛教寺院古刹踞其巅,真是人的智慧偷天巧。
洋河急流在下面奔腾,石洞内千佛隐其间。
我来正好逢严冬,祈愿严寒作冰封裂土。
却似南国青莲花,漏尽回阳逞奇绝。
此山壮丽雄边州,应有神灵护明灭。
想起唐宗曾驻跸,忽听金鸡催晓日。
近来陡过七百年,古往今来事非一。
事非一,可奈何,惟有名山常不朽。
登高得句聊自慰,葡萄满注金叵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鸡鸣山的诗。全诗共八句,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鸡鸣山的景色;第二段写鸡鸣山上的古刹;第三段写鸡鸣山下的河流和山洞;第四段写作者对鸡鸣山的感情。
首联点出“鸡鸣”二字,并从远处着笔,先勾画出一幅远景图画。“嶟峰峭壁何孱颜”,意思是说这座山峰高耸入云,陡峭险峻,真是不可攀援。“何孱颜”三字既写出了山峰的高峻、险峻,又写出了山峰的雄伟、壮丽,使人看了就感到一种崇高的美。“孱颜”一词用来形容山峰的险峻,这是诗人特有的语言风格。
颔联描写了鸡鸣山的自然环境。“北风吹雪积不住”,意思是说北方的寒风吹个不停,大雪纷纷扬扬地落着。“猿狖罔敢来跻攀”,意思是说山中的猿猴也害怕这寒冷的天气不敢上来。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北风怒号、白雪纷飞的恶劣环境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风雪交加的险峻之中,为下文铺垫了背景。
颈联描写了鸡鸣山的古刹。“浮屠古刹踞其顶”,意思是说佛教寺院的古刹矗立在山峰的顶部。“乃是人巧偷天悭”,意思是说是人的聪明才智把自然之美巧妙地融入其中,使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这两句诗赞美了人的聪明才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尾联描写了鸡鸣山下的河流和山洞。“洋河急流走其下,石洞千佛藏其间”,意思是说汹涌澎湃的洋河在山下奔流,千佛洞内千佛像隐于其中。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河水奔腾、佛光闪烁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神秘而宁静的环境中。
最后两联是抒情。“我来正值严冬月,祈寒作冰厚地裂”,意思是说我现在正逢腊月寒冬,祈愿严冬能使大地结冰裂口。“却疑南国青莲花,漏趁回阳逞奇绝”,意思是说我怀疑南国有一朵青莲花,它趁着回阳之际尽情绽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魅力的惊叹与向往之情。
最后一联是议论。“兹山壮丽雄边州,应有神灵护明灭”,意思是说这座山既壮丽又雄壮,定会有神灵保佑它的光明与消失。“忆昔唐宗曾驻跸,忽听金鸡催晓日”,意思是说回想起唐朝皇帝曾经在此驻跸,忽然听到晨曦中传来金鸡的鸣叫。这两句诗回忆了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或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之情。
末联抒发感慨。“迩来陡过七百年,古往今来事非一”,意思是近来历经七百年沧桑巨变,古今之事非同一般。“事非一,可奈何,惟有名山长不磨”,意思是说世事变幻无常,无可奈何,只有名山才能永远不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永恒美好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鸡鸣山的景色、古刹、河流和山洞以及自己的登高赏景之感受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鸡鸣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探索与思考,也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