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吐奇芬,贞清岁寒色。
画师为写真,识此心相得。
凤尾拂寒玉,龙鳞绽仙葩。
不有处士节,讵入山人家。
江水不改色,梅花发隆冬。
若识画师意,见此长年容。
知心不在色,览德岂在香。
持之赠故人,故心如许长。
【解析】
“江梅吐奇芬”意思是江边梅花散发出奇异清香;“贞清岁寒色”意思是梅花的芬芳在冬天依然清新。这两句写出了梅花傲然不屈、高洁坚毅的特点,突出了梅花不畏风霜、凌寒独自开的特性。“画师为写真”意思是画师要画出梅花的真实面貌;诗人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画师以人格化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凤尾拂寒玉”意思是凤尾竹像寒玉一样美丽;诗人把竹子比作“寒玉”,突出了竹子的高洁品质。“龙鳞绽仙葩”意思是龙鳞般的花瓣绽放如同神仙的花一般;“龙鳞”比喻花瓣,“仙葩”比喻梅花,“龙鳞”与“仙葩”相映成趣,突出了梅花的美丽。“不有处士节,讵入山人家”意思是没有隐士的气节怎么能进入山家呢?“处士”是指隐居的人,此处指隐士;“山家”指的是隐士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运用反问的形式,表明作者对梅花的敬仰之情。“江水不改色,梅花发隆冬”意思是江水依旧保持着清澈的颜色,梅花在寒冷的冬季里盛开;“江水”是自然景物,“梅花”是人工景物,“不改色”“发隆冬”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生命力。“若识画师意,见此长年容”意思是如果能够理解画师的意思,就会发现梅花的容颜是那么的长青不老;“若识画师意”意思是如果能够理解画家的意图,“见此长年容”意思是就会看到梅花容颜的长久不老,突出了作者对梅花美好容貌的赞美。“知心不在色,览德岂在香”意思是知己不在于相貌是否美丽,而在于品德是否高尚;“知心”和“德”都是指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境界,“赏德岂在香”意思是观赏梅花的香气并不在于它是否芳香,而是在于欣赏她的内在美。
【答案】
译文:
江边的梅花散发着奇特的芬芳,它的芳姿在寒冬中依然清新。画师想把它描绘得栩栩如生,却知道梅花的品性与自己心志相投。
凤尾竹摇曳着洁白的身姿,犹如寒玉一样令人赞叹。那龙形的梅花瓣儿,绽放出仙人般的笑容。
如果没有隐居者的品格,怎能成为隐士的家园呢?
江水仍然保持着清澈的颜色,梅花在寒冷的冬季里盛开。如果能够理解画师的意图,就会发现梅花的容颜是那么的长青不老。
只有知己不在于相貌是否美丽,而在于品德是否高尚。观赏梅花的香气并不在于它是否芳香,而是在于欣赏她的内在美。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是一首咏物诗。首联点题,总写梅花之美。“江梅吐奇芬”“贞清岁寒色”,将梅花置于江畔之中,突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梅花以其独特的芳香和美丽的外表,吸引人们驻足欣赏。颔联承上而来,进一步描绘出梅花的外在形象。梅花的芬芳在冬天依然清新,而画家要画出梅花的真实面貌,这都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中间四句描写了梅花的外在形象,同时通过对比来突出梅花的高洁品质。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作者的主旨所在。作者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名家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尊明《唐宋词选释》:此诗前六句皆写梅,七、八两句写画师。全诗以梅花为主,托梅言志,寄情山水。从字面上看,似是咏物,其实却是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