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江上雪中神,劲节寒花趣最真。
守志汉宫辞辇客,报恩湘水泣珠人。
瑶琴调转关山月,羌笛声催车马尘。
清境皎然无滓翳,谁能识破此时春。
【注释】
潇湘:今属湖南一带,古称湘江。
神:指湘妃。
劲节:指梅花的坚韧枝干。
汉宫:指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在长安附近筑有“朔方”等城。辞辇客:指辞别车驾回京的臣子。
报恩:报答恩惠的意思。湘水:即湘江。泣珠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瑶琴:玉制的琴。调:弹奏。关山月:关山之月。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催:催促。
清境:清明的意境。
皎然:明亮的样子。
无滓翳:没有污浊。
【赏析】
此诗首联点出梅花的神采,次联写花的品格,三联写花的神韵,末联写花的清境。全诗紧扣梅花,以梅花喻人,赞美其坚贞不屈的品格和高洁的情操。诗中多处用典,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梅花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君子品格的化身,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对象。本诗首句就开宗明义地点明了题旨:“梅花”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咏梅的目的,也点出了咏梅的题材——雪中的梅花。次句则进一步描写梅花的品格,“劲节寒花趣最真”,这是说,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放,它的品格是真正高尚的。
颔联写梅花的品格与身世遭遇。“守志”两句,写梅花的品性和遭遇。“守志”二字表现了梅花的坚贞,“报恩”二字则表现了梅花的高洁。这里化用了屈原《离骚》的典故。屈原被贬后,流落沅、湘流域,曾作过《楚辞•招魂》。他怀念故土,悲叹自己的遭遇,在《招魂》中说:“怀椒聊之蔎兮,捐余桂兮,欲专此芳华。”这两句意思是:梅花坚守着它的意志,就像屈原坚守着自己对楚国的忠诚。梅花为了报答楚王的恩惠,宁愿化作晶莹的泪珠,从枝头坠落。这两句诗不仅歌颂了梅花的美好品格,而且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悲痛之情。
颈联写梅花的神态和环境。“瑶琴”两句,化用了汉代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时,被匈奴拘留多年。一天,匈奴单于大摆筵席,请苏武喝酒,命人弹琴奏乐,故意把琵琶弦弄断,让苏武为伴。苏武却毫不动心,只是默默地饮酒。当琵琶声停歇的时候,单于派人给苏武送了一把冰一样的银烛台。苏武接过烛台一看,发现原来是一块大石头。苏武回到汉朝后,将这个故事写成《留别妻》,歌颂了自己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赞美梅花的品格,表明自己虽然受到压抑,但仍不改初衷,永葆高洁。
尾联写梅花的清境和人们对梅花的赞美。“清境”两句,写梅花所处环境的清幽和洁白。“清境”是指清明的意境,“皎然”是明亮的样子。“无滓翳”是说没有污染,纯洁无疵。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洁净明朗的境界,使人感到如置身仙境一般。最后,以议论结尾,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饰,却又清新俊逸,耐人寻味。全诗围绕咏梅这一中心,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构思精巧,层次清晰,一气呵成。特别是运用了丰富的典故,更增添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