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长洲见水神,不修娇媚任天真。
香飘老树风惊鹤,影入清江月近人。
诗思若泉无杂虑,虚明如练绝纤尘。
罗浮可到沧溟阔,料想应同此地春。
【注释】
①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
②水神:指江中的神祇或水族。娇媚:指人世间的美艳。
③天真:自然、不雕饰的本性。
④老树:指枯树。风惊鹤:风声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鹤。
⑤清江:泛指宽阔的江河。月近人:月亮映照在江面上,仿佛近在眼前。
⑥诗思若泉(quán):指诗人的诗情如同泉水一样源源不竭。无杂虑:没有其他杂念。
⑦虚明如练(liàn)绝纤尘:形容月光十分明亮,像一条洁白的绢带,清澈透明。
⑧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增城西北,因风景秀丽而得名。沧溟(cānmíng):大海。
⑨料想:预料。应:应当。同:相同。
【赏析】
此为咏梅七绝组诗《梅花》之四。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夜泊长州的所见所感,写诗人在夜晚泊船于长洲时看到江中水神和自然景物,由此联想到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体会与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夜泊长洲见水神”,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诗人在夜泊长洲时,看到了水神的存在,这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被眼前的奇景所迷惑,而是继续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发现水神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的本性就是如此。这一句诗既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又展现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
第二句“不修娇媚任天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考。这里所说的“娇媚”,并不是指人的容貌或姿态上的迷人之处,而是说人世间的繁华与诱惑往往让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本色,变得矫揉造作。而水神之所以能够保持自然、纯真的状态,正是因为它不受世俗的影响,不被红尘所困。这一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性。
第三句“香飘老树风惊鹤,影入清江月近人”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场景。这里的“老树”指的是枯树,而“香”则是指梅花散发出来的香气。当风吹过老树枝头时,梅花的香气随之飘散开来,仿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令人心旷神怡。同时,这股香气也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鹤鸟,它们纷纷飞起,寻找更安静的地方栖息。而当月光洒向江面时,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也进入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祥和。
第四句“诗思若泉无杂虑,虚明如练绝纤尘”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这里的“诗思”指的是诗人的灵感与思绪,而“泉”则是指源源不断的泉水。诗人表示自己心中充满了诗意和灵感,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这种思绪也没有任何杂念和纷扰,只是静静地流淌着,仿佛清澈透明、毫无杂质。同时,月光也照亮了整个大地,使一切都显得更加清晰、明亮。
第五句“罗浮可到沧溟阔,料想应同此地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这里所说的“罗浮”指的是广东罗浮山,而“沧溟”则是指大海。诗人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到达罗浮山,感受那里的美丽景色和宽广胸怀。同时,他也期待着那里的春天能够与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一样美丽动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美好向往,又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夜泊长洲时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