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阶数问夜如何,谁继卢仝月蚀歌。
尚喜吾侪风致别,当筵呼酒问嫦娥。
七月望日宿府学口占一绝呈梁先生伯益是夜,月全蚀(濠州),卫随班行礼。
庭阶数问夜如何,谁继卢仝月蚀歌?
尚喜吾侪风致别,当筵呼酒问嫦娥。
注释:
七月望:指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望日:即望月,指月亮圆满的一天。
府学:府学馆,古代设在州郡的官办学校。
呈:献给。梁先生:指作者的朋友梁伯益。伯益:本义为益友,这里指梁伯益。
是夜:指这个月十五的夜晚。
月既蚀:谓月亮全被遮蔽不见。
濠梁: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后因以“濠梁”比喻知己。此处用庄子与梁伯益的关系。
卫随班行礼:指随同梁伯益在宴会上行完礼后离开。
庭阶数问夜如何:庭阶之间反复询问夜间的情况。阶:台阶。
谁继卢仝月蚀歌:是谁能继卢仝唱的月蚀歌。卢仝是唐代诗人,有《月蚀诗》:“月蚀无多时,满地皆如钩。钩曲钩复钩,天公不自由。”
风致:风度和情致。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七月望日(即八月十五)。梁伯益当时任监察御史,而诗人正谪官江陵(今属湖北),两人相见甚欢。诗题中“呈梁先生”说明这是一首赠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也反映了诗人自己遭贬的苦闷心情。
“庭阶数问夜如何,谁继卢仝月蚀歌。”起句“庭阶数问夜如何”,写诗人在庭阶上反复询问夜间的情况。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卢仝《月蚀诗》云:“月蚀无多时,满地皆如钩。钩曲钩复钩,天公不自由。”卢仝诗中所说的“钩”,就是月蚀的样子。卢仝的诗说“月蚀无多时,满地皆如钩”,那么月食之后,地上就像一把弯钩;而“钩曲钩复钩”,则又暗示着月食过程曲折复杂。诗人把卢仝的诗句移过来,说“庭阶数问夜如何”。意思是,这个月十五的夜晚,月食发生后,地上就像一把弯钩;而且月食的过程又曲折复杂。这样,就暗含着自己遭贬江陵的心情。
“尚喜吾侪风致别,当筵呼酒问嫦娥。”接下去,诗人说“尚喜吾侪风致别”,意思是说,很高兴我们这些朋友在分别的时候,都互相祝愿对方平安无事,不要遭受不幸;“当筵呼酒问嫦娥”,意思是说,在宴席上举杯祝寿时,还向天上的明月敬酒,并问它:“你能否保佑我们这些人免遭灾祸?”“风致别”是说分别时互相祝愿平安的意思,“风致”在这里是指友情、友谊的风度和情致,“当筵”则是在宴饮之时。“呼酒问嫦娥”一句是说举杯向月祝福,“问”字表明是询问之意。“嫦娥”是传说中的神女,代指月亮。所以诗人说“当筵呼酒问嫦娥”的意思是说,在酒桌上举起酒杯向月亮敬酒,并问问它能保佑我们大家平安无事吗。
“中秋时节月最圆”,中秋时节正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苏轼《水调歌头》)“当筵呼酒问嫦娥”,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只求与朋友共度佳节。然而,此时诗人正在贬谪之路上艰难前行,内心充满了悲凉和苦闷。因此,诗人在酒宴之上,对着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卢仝的《月蚀诗》,于是写下了这首赠给梁伯益的《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