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来南国,临江构此楼。
人随歌舞去,滕自古今留。
槛静绮霞散,江深璧月浮。
少年登览地,犹得赋重游。

【解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之作。首联“帝子来南国,临江构此楼”,点明滕王阁的来历和位置,交代了作者吊古的缘由。第二句“人随歌舞去,滕自古今留”,承接上句,写昔日繁华的滕王阁早已不复存在,唯有滕王阁的名字还留在人们的心中。第三句“槛静绮霞散,江深璧月浮”,描写滕王阁的美景,表达对滕王阁的眷恋之情。第四句写诗人自己虽已远离滕王阁而成为过客,但依然怀念着它,仍然向往着重游旧地。

【答案】

译文:

帝王的儿子来了南都,临江建造了这座高楼。

人们随着歌舞离去,滕王自古今留了下来。

栏杆寂静,彩色的云霞消散;江水深远,月亮倒映在江面。

少年时代登高览胜的地方,还能赋诗重游。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至四年春所作。当时杜甫因避乱入蜀,先寓居渝州(今重庆市),后又移往夔州。夔州为巴、渝二州的治所,地处长江三峡之口,风景秀丽,有“江山如画”之称。诗人在这里登高览胜,写下《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开头两句“帝子来南国,临江构此楼。”是说:当年滕王李元婴来到南方,他在赣江边修建了这座阁楼。滕王李元龄,字子安,唐高祖李渊的曾孙。他是唐代宗时宰相,大历(公元766~779年)、大历年问,他先后任江南西道观察使、洪州刺史等职。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他受封为滕王,其府第就设在今天的江西南昌市。这里用“帝子”一词,指称滕王,既表明诗人对他的追忆与缅怀,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留恋之情。“临江构此楼”三字概括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写出了滕王阁的气势磅礴。

接下来四句:“人随歌舞去,滕自古今留。”“槛静绮霞散,江深璧月浮。”这四句是对滕王阁景色的描绘。前两句是写人随歌舞而去,滕王阁自然地留存下来。后两句则是写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自己虽已远去而仍思念滕王阁的心情。

颈联“槛静绮霞散,江深璧月浮”写滕王阁的美丽景色。“槛静”、“江深”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滕王阁的美景。“绮霞散”是指绚丽多彩的朝霞在天空中散开,“璧月浮”是指明亮的月光在江面上浮动。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滕王阁的自然美,而且写出了滕王阁的宏伟。诗人虽然离开滕王阁,但他依然能够想象滕王阁的美景,依然能够想象自己重游滕王阁的情景。尾联“少年登览地,犹得赋重游。”这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虽然已经离开了滕王阁,但他知道滕王阁依然美丽壮观,他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登上滕王阁,重游那充满诗意的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