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海浮孤屿,香台散瞑烟。
只寻居士隐,重到法王前。
白马驮经日,黄龙出狩年。
从来怀古意,登览一茫然。
【注释】
岐海:歧山,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北。孤屿:指岐山的一个小岛。香台:即香积寺塔。瞑烟:夕阳西下时云雾缭绕之景。居士:佛教语,指和尚。法王:即佛祖。白马驮经:传说中,汉明帝梦见金人乘六牙白龙载着经书来。黄龙出狩:汉武帝时,为求得神仙不死药,曾到甘泉宫拜祭后土祠,并派使者到海上寻找神山。
【赏析】
此诗是重游岐海无量寺所作的五律中的第五首。前四句写岐海孤岛上的寺院和香台;后四句写重访古刹的所见所闻所感。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岐海浮孤屿,香台散暝烟。”这两句诗描写了岐海孤屿的景象。岐海,即岐伯山海,位于陕西岐山县东北。据《水经注》记载:“歧伯山西临于河,东望泾渭,南对终南。”这里指岐伯山的东南面,有一片汪洋大海。孤屿,即孤零零的小岛,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孤屿”。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上小岛时的所见。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登上这座小岛,只见一片汪洋大海。此时太阳已偏西,夕阳余晖把海面上的暮色映照得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只寻居士隐,重到法王前。”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登上小岛后的所见所思。居士,即和尚,这里指僧人。法王,即佛祖。相传汉明帝梦见金人乘六牙白龙载着经书而来,于是派人在京城长安西南的鸿胪寺设坛祭祀,并派遣使者前往海滨迎接金人。据说金人在海上见到了一位名叫迦陵摩尼的菩萨,就请他转达佛法给汉朝皇帝。后来金人和迦陵摩尼一起乘船来到中国。迦陵摩尼就是观音菩萨的前身。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这位观音菩萨的前身,也就是为了参拜佛像。
“白马驮经日,黄龙出狩年。”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寺庙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在寺庙里看到了白马驮着经书的情景和黄龙出现狩猎的情况。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庙宇内的宏伟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敬仰之情。
“从来怀古意,登览一茫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感慨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古代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殆尽。因此,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记忆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感慨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