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有高楼,下瞰澄江水。
飞甍冒流云,疏棂一何美。
重帏无长物,三车拥图史。
中有伟丈夫,云是百世士。
连翻十二经,呾尔荡其滓。
翻罢三叹息,回首鸿蒙里。
乃知无物初,万轴皆糠秕。
青藜宵到门,欲语馀一指。
目击道自存,我爱温伯子。
【注释】
业书楼:藏书楼。
台南:山名,在今江苏宜兴西南,有高楼在山上。
流云:流动的云彩。
疏棂(líng):窗棂。
长物:多余的物品。
伟丈夫:伟大的男子汉。
连翻十二经,呾尔荡其滓(zǐ):接连翻阅十二部经典,你清除了其中的糟粕。
三叹:三次叹息。
万轴:万卷。
糠秕(kui bì):谷物中的糠和秕子。
青藜宵到门,欲语馀一指:青色的蜡烛从晚上一直点到天亮,想要跟你说一句话。
目击道自存:目睹自然的道理而存在。
我爱温伯子:喜爱温伯子。温伯子即扬雄,汉代文学家、思想家。
【赏析】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安史之乱前,作者因科举落第,仕途不顺,遂归隐于此。
首联“台南有高楼,下瞰澄江水”。台南,山名,在宜兴市西南,是诗人隐居之地。《南史》载:“晋陵郡治南台县,台南有大冈,上多奇木,有大树焉。”这里说的“台南”,“台南”应是指这所高楼所在的山,“台南”与“楼”相合。南朝梁代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登高丘而望远海”之句,此处亦以“登高丘”对“台南”,以“台南”对“楼”。“下瞰澄江水”,俯瞰江水清澄,写出了楼高气爽,视野开阔。杜甫《秋兴八首》之四有“江间波浪兼天涌”句,此处也暗用其意。
颔联“飞甍冒流云,疏棂一何美”。“飞甍”即飞檐,是建筑物的屋顶向上翘起,形如兽脊,故称。“冒流云”形容飞檐高耸,直入云霄。“疏棂”即窗户。“一何美”赞美之意。“流云”是飘动的云雾或云彩,“冒流云”形容建筑飞檐高耸,直入云霄。“疏棂”(窗户)是窗户格子稀疏的,“一何美”赞美它稀疏的窗户格子。
颈联“重帏无长物,三车拥图史”。“重帏”即帷帐,“无长物”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三车”指图书典籍之多。《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书八十九种,一千三百四十一卷;数术略……天文历法二十九种,二千一百零七卷;儒家类……七十三家,四千三十九篇;诸子略……七十家,一千三百八十九篇;兵家略……二十三家,一千三百二十九卷;法家略……三十一家,一千二百三十六卷;阴阳家略……二十一家,一千三百三十九卷;杂家略……十九家,一千二百六十九卷;农家略……九十六家,一千三百一十四种。”此处说藏书丰富,但又说“无长物”,可见并非全是书籍。“拥图史”形容图书典籍之多,把书籍堆积如山。
尾联“中有伟丈夫,云是百世士”。这句中“伟丈夫”指孔子,“云是百世士”指孔子为世人所景仰。“百世士”指孔子这样的大儒。“百世士”即百代的圣贤。“百世士”,出自《论语·泰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朱熹注:“言圣人之道,随人深浅不同,然自有其理,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非有他异,唯在所学者用力之久近如何尔。”“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治理国家要用道德来指导,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上,众星都围绕它旋转。“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尧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的这些话,都是关于人性和天道的精辟论述。因此说“伟丈夫”“百世士”。尾联还暗用了扬雄《太玄·神》中的“日出东海之隅,照极于天,坠于西陆,马牛其风,草木之发以其时,鸟飞反乡,兽饮负盂,盖谓天地之间犹小犹大,犹少犹多”,以及《汉书·礼乐志》引《易传》所说的“天垂象,见吉凶,观象知器成”,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末联“乃知无物初,万轴皆糠秕”。这两句的意思是:“才知道世上万物都有它的本原,所有的书都不过是一些糟粕。”苏轼曾说:“读古人书及诗百遍,始可识其为人”(《送参寥师》)。所以,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的意思。“无物初”、“万轴皆糠秕”正是作者反复阅读后得出的结论。“乃知无物初”一句是说世间万物皆有其本原。“皆糠秕”,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予欲无言。’子夏曰:‘子欲无言,则胡不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修已以敬’,‘修己以静’。”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想不说话。”子夏说:“您想不说话,为什么不说:‘恕’呢?” “恕”即恕道,就是推己及人的处世之道。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加给别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即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做一个受人爱戴的人。“修己以敬”,意思是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修己以静”,意思是要修养自己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