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黄华山,恍然见大荒。
前有乐天居,后有归来堂。
堂居厂云鸟,回池亦淼茫。
主人端逸念,莳菊翳坻场。
天寒菊未华,逸念齐嵩邙。
桴泛通永夕,万象争低昂。
情景苟不亏,余何动迷方。
缅惟无穷门,引领情内伤。

【注释】

黄华山:山名。在今安徽黄山北麓。

乐天: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居:居住、生活。

厂云鸟:一种仙禽。

回池:指池水回旋流动。淼茫:水波浩渺。坻(chí)场:小土丘。

逸念齐嵩邙:意谓高士的遗世之念可与嵩、邙等高山同齐。逸,超脱、不羁;嵩、邙为古代著名的高大山脉或坟墓。

通永夕:泛指整个夜晚。桴(fú)泛:筏子,筏子上泛舟。

万象:自然界的一切景象。争低昂:争相高低起伏。比喻万物竞相生长变化。

苟:如果。

缅惟:远想、思念。穷门:穷尽的门径,即穷途末路。

引领:牵引,引导。情内伤:内心受到感动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建州陶园时所作,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

首二句写登上黄山所见的秋景,起句以“黄华山”点题,次句写登临高处,顿觉宇宙无限,大荒莽苍,恍然有凌云之意。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前面是白居易的住宅,后面是杜甫的归来堂。这两句中,“前有乐天居”,说明白居易曾住在这里;“后有归来堂”,表明作者也是来此拜访的。“堂居厂云鸟,回池亦淼茫。”两句写归来堂周围景色,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厂云鸟”——一种仙禽,这里代指仙境;“回池”——水潭,也代指仙境。

五、六两句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主人端逸念,莳菊翳坻场。”意思是说,主人高洁的志趣如同菊花一样幽雅,他隐居的地方,四周被草木环抱,显得特别宁静。“天寒菊未华,逸念齐嵩邙。”两句写诗人看到菊花尚未开放,就想到像杜甫这样的高人隐居,其志向和气节可以和嵩、邙那样的高山一样。

七、八两句写诗人在陶园的所见所感。“桴泛通永夕,万象争低昂。”意思是说,诗人乘着船在池水中漂浮,一直漂流到半夜才回来,这时天地间的一切都在争着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情景苟不亏,余何动迷方。”两句写诗人回到住处后的感受。意思是说,如果天地间的景象都美好无缺,那么我就不会被纷扰迷乱所动摇了。

最后两句写诗人遥想未来,深感前途渺茫,不禁悲从中来。“缅惟无穷门,引领情内伤。”意思是说,我遥想那些无穷无尽的门关,不禁感到惆怅忧伤。“引”字用得极好,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无望的心情,又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含蓄而又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