輶车入城府,不染市道尘。
买山水部巷,石壁争嶙峋。
嘉果自四时,橘柚及枣榛。
树木更茷骪,梅竹逾精神。
茆亭覆石上,风月为主宾。
芸轩矮且陋,著书掩柴门。
褦襶非我朋,心知远见亲。
神闲多暇日,棋局见本真。
虽居赤县会,每结青山云。
鳞鳞十万家,刀锥忘夕昕。
兹山岂遥远,烟容自津津。
四郊愿宁谧,永作草茅臣。

【注释】

  1. 輶车:古代的一种轻便的马车。
  2. 不染市道尘:不被世俗污染。
  3. 买山水部巷:在山中购买地产,建房居住。
  4. 石壁争嶙峋:形容山石陡峭挺拔。
  5. 嘉果自四时:一年四季都有好的果实。
  6. 茷骪:茂盛的样子。
  7. 梅竹逾精神:形容梅花竹子更显得生机勃勃。
  8. 茆亭:茅草屋。
  9. 芸轩:书斋。
  10. 褦襶:指小人。
  11. 心知远见亲:内心知道远离世俗才能与知己相处。
  12. 神闲多暇日:神清志逸,闲暇自在。
  13. 棋局见本真:通过下棋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相。
  14. 赤县会:即长安城,唐代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15. 鳞鳞十万家:形容村庄稠密。
  16. 刀锥忘夕昕:形容乡村生活宁静祥和。
  17. 兹山岂遥远:这山并不遥远,意即家乡很近。
  18. 津津:水波荡漾的样子。
  19. 宁谧:安宁、宁静。
  20. 永作草茅臣:永远做一个隐士。

【赏析】
《少谷山杂兴》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少谷山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輶车入城府,不染市道尘。”意思是说,乘坐轻车进入城市的官署,不为世俗所染。这里的“輶车”是一种轻便的车,可以自由行驶,不受限制。而“入城府”则指的是进入城市的官府。诗人通过对这种轻松自由的旅行方式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人描述了少谷山的自然景观:“买山水部巷,石壁争嶙峋。”在这里,“山水部巷”指的是山中的小路和巷子,“石壁争嶙峋”则形容这些石壁陡峭挺拔,形态各异。这一联展现了少谷山的秀美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在第三联中,诗人转向了少谷山的人文景观:“嘉果自四时,橘柚及枣榛。”这里,“嘉果”指的是各种美味的水果,“橘柚”和“枣榛”分别指的是橘子、柚子和枣、榛树。诗人通过描述四季都有好果子,以及各种果树的存在,进一步描绘了少谷山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满足。

诗人描绘了少谷山的植被:“树木更茷骪,梅竹逾精神。”这里的“茷骪”是指树木茂盛的样子,“梅竹”则是指梅花和竹子。诗人通过对树木和梅花、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在第七句中,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隐居之志:“茆亭覆石上,风月为主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小茅亭就覆盖在石头之上,风和月亮都是主人客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

在第九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芸轩矮且陋,著书掩柴门。”这里的“芸轩”是指书斋,“矮且陋”则形容它简陋狭小。而“著书掩柴门”则意味着诗人在家中撰写书籍,将柴门遮挡起来以避寒。这一联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简朴和专注。

在第十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心境:“褦襶非我朋,心知远见亲。”这里的“褦襶”是指小人,“远见亲”则意味着远离世俗才能与知己相处。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知己的珍视。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继续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赞美:“神闲多暇日,棋局见本真。”这里的“神闲”指的是精神悠闲,“多暇日”则是指时间充裕。而“棋局见本真”则意味着通过下棋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相。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在尾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虽居赤县会,每结青山云。”这里的“赤县会”指的是繁华的城市,“青山云”则意味着隐逸山林。诗人表达了虽然身处都市繁华之地,但依然渴望隐居山林,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深深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少谷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谷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