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慕汉阴老,清修难具论。
儿童少机事,麋鹿到柴门。
备见幽人吉,还闻静者尊。
高贤床下拜,龙虎鼎中喧。
古道日已远,仙风今罕存。
县知出世意,接手入湘源。
【注释】
吾:我。慕汉阴老:向往隐居生活的人。隐君:山中隐士。吴隐君,即陶渊明。
清修难具论:高尚的修养难以说清楚。清修:高雅的志向。
机事:世事,指尘世中的名利、人情世故等。
备见幽人吉:充分地看出隐者的吉祥。
还闻静者尊:又听说安静淡泊的人被尊重。
高贤床下拜:高贵贤德的人在床前跪拜。
龙虎鼎中喧:龙鸣虎啸的声音充满鼎中。喻声震寰宇。
古道日已远,仙风今罕存:古时的隐逸之道已经消失殆尽,现在的神仙之气也很少见到了。
县知出世意:县官们知道追求升官发财。县知,县官。
接手入湘源:手捧书信进入湖南。
【赏析】
《赠隐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赞美隐士的高洁品质和超凡境界为主旨,通过描写隐者的形象及其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慕之情和向往之意。全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律,意境深远且充满想象。
诗的前四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和环境。“吾慕汉阴老”直接点出了作者对隐者的敬慕之情,并引出了下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接下来两句“儿童少机事,麋鹿到柴门”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表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最后两句“备见幽人吉,还闻静者尊”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的品德高尚,备受尊敬。
诗的中间六句是对隐者生活状态的具体描述。“古道日已远”,意味着隐者的隐居之路已经远离世俗喧嚣;“仙风今罕存”,则暗示了隐者的存在已经变得极为罕见。这些描写都体现了隐者生活的艰辛与独特之处。
诗的最后一句“县知出世意,接手入湘源”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这里的“县知”指的是那些只知道追求升官发财的世俗之人,而“接手入湘源”则是指他们无法理解或接受隐者的高洁品质和超凡境界。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之情,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隐者和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诗人通过赞美隐者的品质和行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使得整首诗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