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玄亭下浣花溪,载酒看花随杖藜。
青春不断黄牛峡,日日思君猿狖啼。

《寄安公石黄门二首其二》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草玄亭下与友人一同欣赏浣花溪的美景,同时载酒看花,随杖藜而行。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春不再,黄牛峡的风景依旧美丽,而诗人却每日思念着友人,直到猿狖啼鸣,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看,“草玄亭下浣花溪,载酒看花随杖藜”描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诗人在草玄亭下浣花溪边,载酒赏花,拄着拐杖悠然自得。这里的“浣花溪”指的是成都附近的一条河流,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诗中的“载酒”表明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品酒解愁。而“看花”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至于“随杖藜”,则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象征着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接下来两句“青春不断黄牛峡,日日思君猿狖啼”则展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青春不断”意味着时间在不断流逝,但诗人对于与朋友相聚的时光依然怀有期待。“黄牛峡”是四川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的风景秀丽,引人入胜。而“日日思君”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诗中的“猿狖啼”则是夜晚的象征,猿狖的啼声往往能引起人们对孤独和思念的共鸣。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不仅是对草玄亭下浣花溪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友情和生活真谛的深刻反思。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和深邃,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