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神龙起,群贤一网提。
中原刑白马,南国且黄鹂。
夜楫谁同击,春江他自迷。
无能逐公子,锡宴上林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首联“闻说神龙起,群贤一网提”,意思是听说神马将要腾飞了,群贤将聚集在一起。这里“神龙”比喻皇帝;“群贤”指朝中的大臣。“一网提”用典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卷四:“尧、舜之时,群臣一臂之不举,百姓不与焉。”意即:尧、舜时代,臣子们同心协力,老百姓也毫不干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所以国家太平。“闻说”句是诗人听到消息后的感慨。颔联“中原刑白马,南国且黄鹂”,意思是在中原地区,一匹白马正在被处决,南方有的地方却有黄鹂在歌唱。“刑白马”指秦二世时,丞相赵高诬陷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谋反,将他们二人分别关押在骊山上,并准备杀害。“黄鹂”指黄莺,春天里最有名的鸟。颈联“夜楫谁同击,春江他自迷”,意思是夜里驾着小舟的人是谁呢,春天的江水自己迷乱方向。“夜楫”指泛舟夜行。“他自迷”意为他自然迷失了道路。尾联“无能逐公子,锡宴上林西”,意思是我没有什么本事能追随公子去游赏上林苑。“上林”指上林宫,汉高祖刘邦所建,位于长安城东南角,是皇家园林之一。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兼有山水之作的小诗。

前二句是说,听说神龙将要腾飞了,那些朝中大臣都将聚集在一起。“闻说”两句写诗人听到消息后的感慨。“神龙”是喻指皇帝。据史书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诬陷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谋反而把他们分别关押在骊山脚下,准备杀死他们。当时有谣言称:“山崩地裂,泾流的血(即血河),人肉做成的盾牌,鱼肚肠制成的铠甲。”后来秦始皇果然死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一带),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神龙”的形象。“群贤”指朝中的大臣。“一网提”用典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尧舜之时,群臣一臂之不举,百姓不与焉。故君明臣直,父慈子孝,政令宣明,天下大治。”“一网提”意为:尧、舜时代,臣子们同心协力,老百姓也毫不干预,因此国家太平。“一网提”三字用在这里,既表明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向往和怀念,又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中间四句写景抒发感情。“中原”“南国”指代中国南北两个地区,“刑白马”“黄鹂”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中原”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南国”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刑白马”指秦二世时期,丞相赵高以阴谋篡位为借口,诬陷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谋反,将他们拘禁在骊山上,准备杀害他们。后因事机泄露,才改以赐死的方式处死他们。“白马”即指此。“白马”是北方地区特有的动物,也是西北地区的代表物,这里用来象征北方地区。“黄鹂”指黄莺,春天里最有名的鸟。“黄鹂”是南方地区特有的动物,这里用来象征南方地区。“中原”“南国”这两个地名,不仅代表了地域的差异,而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理想:北方是残酷的暴政统治,南方则是和平安定的理想境界,这正反映了作者希望恢复古代盛世的强烈愿望。“刑白马”,“黄鹂”,是对比鲜明的两组画面,前者表现的是残酷无情的政治迫害,后者则表现的是自由美好的生活。这两组画面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最后两句写诗人无法追随公子去游赏上林苑。“无能逐公子”一句是诗人的自我感叹,也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上林”,指上林苑,汉高祖刘邦所建,位于长安城东南角,是皇家园林之一。

这首诗是咏史抒怀兼有山水之作的小诗。全诗通过写历史往事,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