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江湖兴,幡然为国谋。
故山随意去,残照尚谁留。
身事齐门怨,天家漆室忧。
萧条倍怜汝,岁晚拂吴钩。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二。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曾为长沙太守刘表幕客,后归刘备,官至丞相掾属、侍中。其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等。《送别》是一首送友人或亲人远行时所创作的抒情诗。此诗即作于王粲出使东吴时,与曹操的告别之辞。
首句“岊上送时行赴阙二首 其一”意思是说:在险峻的山上,我送别了即将去京城的人,这是第二首。其中“岊上”指代诗人所在的山,“岊上送时行赴阙二首 其一”即指王粲在险峻的山岭之上送别即将前往京城的友人或亲人。
颔联“幡然为国谋,故山随意去,残照尚谁留”描述了王粲决心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以及他离开故乡的心情。他决定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投身于国家大事中。而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他还在思考着家乡的景象,感叹自己无法留在故乡。
颈联“身事齐门怨,天家漆室忧”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担忧。他认为朝廷的决策并不明智,反而让他感到愤怒和失望。他担心自己的安危,同时也对朝廷的未来充满忧虑。
尾联“萧条倍怜汝,岁晚拂吴钩”则是对朋友的鼓励和期待。他希望朋友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要害怕失败。同时,他也期待朋友在未来能够取得成功,就像他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王粲送别好友的场景,展现了他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和对朝廷的不满。诗中的情感丰富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个人的处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