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传彩,莫传彩,两席相传礼安在。
媒婆前引伴婆随,传入洞房齐喝采。
人家娶妇在传家,不在容颜如舜华。
前席舒开后席卷,呼作龙须徒尔夸。
呜呼新郎有彩莫铺地,留制斑衣老来戏。
【注释】彩:指嫁妆。媒婆、伴婆:在婚礼中负责引导和陪伴的妇女。洞房:新娘子的新家。舒开:展开。后席:新娘的座位。龙须:古代女子的装饰物,像龙的胡须一般柔软。斑衣:即斑鬓,指老人脸上的皱纹。戏:玩乐。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以“俗”字为纲,对世俗礼俗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第一句“莫传彩”,是说不要传递彩礼。作者用一个反诘句式,把人们对于彩礼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极致,从而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礼俗的极度反感。
第二、三句写婚礼的现场。媒婆前引,伴婆随行,他们一路吹嘘,将新人送入洞房。然而,这只是为了给新人带来欢乐,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
第四句“人家娶妇在传家”,是说人们结婚时只重视嫁妆,而忽视了婚姻本身的意义。
第五、六句写新娘子入洞房的情景。新娘子入座后,人们就开始欢呼雀跃,纷纷赞叹她的美丽。然而,这些赞美都只是虚妄之言,因为新娘子并没有真正的美貌。这里的“齐喝采”和“呼作龙须徒尔夸”,都是讽刺人们对新娘子外貌的关注,而忽视了对她内在品质的评价。
第七、八句写新娘子的婚后生活。虽然新娘子被赞誉为“如舜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美貌逐渐减退,皱纹也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了老妇人。这里用了一个夸张的说法,来表达作者对这种婚姻生活的失望之情。
最后两句“呜呼新郎有彩莫铺地,留制斑衣老来戏”,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作者呼吁新郎不要过分追求彩礼,而是应该珍惜婚姻本身的意义,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警示人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后悔莫及。这首诗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礼俗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