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抱瑶琴,远适山水乡。
既见赏音人,山高水洋洋。
一弹商声谱,盛夏忽飞霜。
再鼓猗兰操,三弄梅花腔。
松风起万壑,秋意生荷裳。
欲问故家意,坐久浑相忘。

【题 仁和俞谦所藏画】

晨起抱瑶琴,远适山水乡。

既见赏音人,山高水洋洋。

一弹商声谱,盛夏忽飞霜。

再鼓猗兰操,三弄梅花腔。

松风起万壑,秋意生荷裳。

欲问故家意,坐久浑相忘。

注释:

  • 瑶琴:珍贵的琴
  • 远适:远行到远方
  • 既见:看见
  • 赏音人:欣赏音乐的人
  • 山高水洋洋:山峦高大,水波浩渺
  • 商声谱:商调的音乐旋律
  • 猗兰操:指《猗兰操》等古乐
  • 三弄梅花腔:即“弄”字重复三次,指的是《梅花三弄》。
  • 松风起万壑:松林之风吹动万壑(深谷)
  • 秋意生荷裳:秋天的气息让荷叶也显得美丽
  • 故家意:旧家的情感或回忆
  • 浑相忘:全都忘记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音乐交融的诗作。诗人以“晨起抱瑶琴,远适山水乡”开篇,表达了诗人在清晨起床后,抱着心爱的瑶琴,远行至山水之间的情景。这里的“山水乡”象征着诗人向往的自然之美,以及与大自然的亲近感。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在山水间遇见欣赏音乐的人,感受到山高水长、风起云涌的美好景象。通过“山高水洋洋”、“一弹商声谱、盛夏忽飞霜”等意象,诗人巧妙地将音乐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再鼓猗兰操、三弄梅花腔”,则是通过“猗兰操”和“梅花三弄”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音乐与季节、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松风起万壑、秋意生荷裳”两句,则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松风、万壑、秋意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使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家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音乐艺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素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表现上来看,这首诗都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