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尽若狂,钟鼓拜爰居。
获麟不善保,反为尼父吁。
皇风代沦煽,大道日丘墟。
试问道傍者,何如沮溺愚。
【注释】
- 鲁国尽若狂:鲁国的人全都像疯了一样,形容鲁国人对孔子非常崇拜。
- 钟鼓拜爰居:钟鼓是古代乐器,用来奏乐和祭祀,这里用来形容鲁国人为孔子演奏音乐、祭拜孔子的场景。
- 获麟不善保:麒麟是一种祥瑞的神兽,代表着吉祥和好运,但是孔子在周礼中规定,麒麟出现时,要捕获并保护它,但孔子却认为不应该这样做,因为麒麟是国家的吉祥物,应该被妥善保管,而不是被随意捕获。
- 反为尼父吁:尼父是指孔子,他曾经感叹过麒麟的出现,表示对国家的忧虑,这里的“吁”是叹息的意思。
- 皇风代沦煽:皇风指的是皇家的风范和教化,代指后代,沦的意思是败坏,煽指的是煽动,这里指皇风败坏,导致国家走向衰败。
- 大道日丘墟:大道原本是指正确的道路,丘墟是指废墟,这里形容儒家学说和道德观念日渐衰落,如同废墟一般。
- 试问道傍者:试着询问那些身边的朋友或者身边的人,他们的看法是什么。道傍者指普通人或者身边人。
- 何如沮溺愚:沮溺是指孔子的学生颜回,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这里的沮溺是指一般人或者平凡的人,愚指的是不聪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在鲁国的行为及其影响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孔子思想以及儒家学说的敬仰与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和评价。诗中的“鲁国尽若狂”、“钟鼓拜爰居”、“获麟不善保”、“反为尼父吁”、“皇风代沦煽”等词语,都深刻地描绘了孔子及其学说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同时也揭示了儒家学说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局限性和弊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