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平既弃世,犹复在市廛。
简圭出垢石,淤土生红莲。
观化洞无始,不为买卜钱。
大隐正在兹,授老垂空帘。
下面是对《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原文:
君平既弃世,犹复在市廛。简圭出垢石,淤土生红莲。观化洞无始,不为买卜钱。大隐正在兹,授老垂空帘。译文:
您看那位陈先生已经离世了,但他仍然活在世上。从一块被污染的石头里,我们能看到被污染后的美。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可以领悟到宇宙的无穷智慧。真正的隐居不在于是否在山中或是水边,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让我们像孔子一样,授老垂空帘。赏析:
- 此诗是陈子昂晚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感悟。
- 首句“君平既弃世”中的“君平”,指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方士张良臣,他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武帝贬谪,后在浙江海边去世,因此此处借指陈先生。
- 第二句“犹复在市廛”中的“市廛”,指的是市场和商铺,诗人在这里用来形容陈先生的名声虽然已逝,但其精神仍留在世间。
- 第三句“简圭出垢石”中的“简圭”,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被污染后的美。
- 第四句“淤土生红莲”中的“淤土”,指的是泥泞的土地,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即使是被污染的环境也能孕育出美丽的生命。
- 最后一句“观化洞无始,不为买卜钱”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真正智慧的追求和理解。这里的“观化”是指观察自然的规律和变化,而“无始”则表示这种智慧是没有终点的。
- “大隐”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真正的隐居不在于形式或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表达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