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峋北岳接重霄,路入云天步步高。
纵目峰头耽坐啸,红光冉冉袭霓袍。

这首诗描绘了北岳的壮观景色,并通过作者的观察,展示了自然之美。

步云路

  • 嶙峋北岳:指的是雄伟的北岳,其山势险峻,岩石多而陡峭,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 接重霄:意指北岳之峰仿佛与天空相接,给人以无限高远之感。
  • 路入云天:描述了山路通向云端的景象,强调了山路的高远和险峻。
  • 步步高:表示山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暗示着攀登的艰难和挑战。
  • 纵目峰头坐啸:表达了站在山峰之巅放眼四望、放声长啸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耽坐啸:形容诗人在高峰上静坐吟咏,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 红光冉冉袭霓袍:描述了夕阳西下时,余晖洒在山峰之上,形成一片红色的光晕,如同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霓裳,增添了山峰的神秘感。
  • 红光:指夕阳的余晖,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冉冉:缓慢流动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红光的温暖和柔和。
  • 袭霓袍:形容晚霞映衬下的山峰如披上了一件美丽的霓裳,增添了山峰的神秘和美丽。
  • 霓袍:古代神话中神仙所穿的彩衣,这里用来象征山峰的美丽和神秘。

译文:嶙峋的北岳与天空相接,道路蜿蜒上升至云霄。站在高峰之巅俯瞰四周,我尽情地长啸,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峰之上,形成一片红色的光晕,仿佛为山峰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霓裳,更增添了山峰的神秘感。

赏析:此诗通过对北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诗人以“嶙峋北岳接重霄”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北岳之峰巍峨挺拔、高不可攀的特点。接着,“路入云天步步高”进一步描绘了山路通向云端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攀登的艰难和挑战。然而,正是这种艰难和挑战,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