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声里出商讴,身在元龙百尺楼。
莫对青山谈往事,且容华发系闲愁。
酒杯到手时能醉,尘务撩人梦不休。
鸥鹭有盟非一日,烟波随处着扁舟。
【注释】:
唾壶声里出商讴(yóu):指歌声婉转悦耳。商讴,一种古代歌曲名,多用在宴饮时,如《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元龙百尺楼:指晋人陈元龙的“登高赋诗”的故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青山:青翠的山峦。
华发:花白的头发。这里指人的年老。
鸥鹭有盟非一日:指鸥和鹭结成伴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尘务:世俗的烦扰。
烟波:水波渺茫的样子。
扁舟:小船。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上半首写登高所见,后半首抒发作者的闲愁逸兴。
“唾壶声里出商讴”,点明诗人登高之由。唾壶,即铜制的酒壶,用以斟酒,其声与商音相应,所以“商讴”是指宴会中歌唱的曲调。“身在元龙百尺楼。”化用了东晋王献之(字子建)与孔丘、王公等人游于会稽山亭之上的轶事。王献之登上山亭,举目四眺,看到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江流蜿蜒,景色十分秀丽。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人的诗篇来。“元龙”典出《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曹瞒传》:“建安二年冬十二月,曹公征荆州,先主(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与张飞、云长及赵云等数十骑保幼主至夏口,乃大惊,曰:‘得无左将军耶?’问是何人,备知为刘表参军蒯良也。良素与备相善,密曰:‘吾受刘表恩,誓以死报。汝若过而拜之,虽刑五于夷九族不辞。”于是刘备向蒯良请教如何报答曹操的恩德,蒯良说:“方今曹氏迫窘,君何不早归之?”刘备说:“不然。我与彼自未能相识,此亦人之常情。况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犹尚恐不能称意;不知更报之,是以未然也。”于是便与关羽、张飞三人同往投奔曹操。后来曹操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便派他去徐州招揽人才,又封他为豫州牧。这故事说明王粲不仅博学有才,而且很有气节。他的诗篇往往流露出一种豪迈气概,这首诗便是如此。从诗的内容看,王粲似乎并未真正去过会稽山,而是想象着登临楼台观赏山水,因而发出豪言壮语,表现了他那豪放的性格。
“莫对青山谈往事”,诗人登高远眺,心旷神怡。然而他毕竟是久经沧桑的人,不免要想到自己的身世。于是他不禁感慨系之地发出了“莫对青山谈往事”的感叹。青山,泛指高山。青山是不会说话的,它不会像人们一样去诉说自己的故事。“且容华发系闲愁”,诗人把闲愁比作白发,进一步说明他的忧虑之深。
“酒杯到手时能醉”,“尘务撩人梦不休”。诗人登高饮酒,借酒消愁。他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他觉得眼前的美景真是美妙绝伦啊!“尘务”,即俗务、世事。“尘务撩人梦不休”,意思是尘务使诗人无心去睡觉,因为心事重重,难以入睡。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虽然登高饮酒,但心事仍然很重,无法得到解脱。
“鸥鹭有盟非一日,烟波随处着扁舟。”诗人登高饮酒之后,心情豁然开朗,于是又联想到海鸥和鹭鸶结下友谊,并非朝夕可成的。诗人觉得人生在世应该随遇而安,不要拘泥于一时一事,要像海鸥和鹭鸶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决定乘着扁舟到各处游玩,尽情领略自然之美。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之情。诗人认为只有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地生活才是最快乐的生活。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