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
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
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滇阳风光的诗,共三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对景物的描绘,第二句是对这些景物的感受或者理解。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愿望或者期待。

第一段:“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注释:这里用“玉案”来形容山的形状,就像一块玉石制成的桌子一样整齐而美丽。诗人用“自为名”来强调山的独立和独特性。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山比作玉桌,生动地描绘了山的形态和美感。同时,“自为名”也表达了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第二段:“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
注释:在白天,山上的云雾缭绕;到了秋天,山上的树木又呈现出翠绿色。雨水过后,天气晴朗。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白昼和高秋的描绘,展现了云南山区的自然景色。同时,“浮岚”和“叠翠”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山峦之间的云雾和树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第三段:“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
注释:“太华”,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千寻”,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映”,指倒影。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华山和滇池,展现了云南的自然景观之美。其中,“连”字表现了山与山之间的联系,“千寻秀”则突出了华山的壮丽;“万顷清”则表现了滇池的广阔和清澈。

第四段:“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
注释:如果手持拐杖登上山顶,就能俯瞰整个滇南地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凌绝顶”和“览滇南”两个动词,诗人展现了征服自然和欣赏美景的决心。

整首诗以山景为主,通过对山、雾、云、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云南的自然景观之美。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感受和理解,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