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机
【注释】 画角:指军中的号角,古代战争中用以指挥进退、攻守。 残:尽、完。 曙色迟:天色微明,曙光将至。 雪花如掌:形容雪大而多。 吟(yín)中二十年三昧:指诗人长期吟诗,已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三昧,梵语的音译,即禅定,佛教用语。 未了梅花一首诗:指诗人在咏梅诗中,还未能写出满意的作品。 【解析】 此为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以凝炼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变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滇池有客夜乘舟,渺渺金波接素秋。 白月随人相上下,青天在水与沉浮。 遥怜谢客沧洲趣,更爱苏仙赤壁游。 坐倚篷窗吟到晓,不知身尚在南州。 2. 译文: 在滇池边有个旅客夜晚乘坐小舟,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同金子般耀眼。 明亮的月光随着人的移动而上下浮动,天空中的青天倒映在湖面和水底。 我非常喜爱谢灵运那种远离尘世的宁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描绘了滇阳的壮丽景色。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碧鸡西望水天虚,漠漠秋光画不如。" - 注释:碧鸡山向西望去,只见一片空阔的水天相连,这秋天的景致似乎比任何画都美。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赏,用“碧鸡西望”引出画面,以“水天虚”形容视野开阔,给人一种空灵、超然的感觉。 2. 诗句:"翠壁烟华摇浪处,丹崖树色着霜初。" -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赏析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既要指出其技巧、语言上的特点,也要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答题前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品味诗歌的妙处,力求多角度、全方位赏析。如“索居”意为孤独生活;“岁晏近何如”中的“近”,指快到年底时,诗人此时已身在边远的荒僻之地,孤寂凄凉;“寂寞馀”“空山”等词描绘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之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滇阳风光的诗,共三段。每段的第一句都是对景物的描绘,第二句是对这些景物的感受或者理解。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愿望或者期待。 第一段:“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注释:这里用“玉案”来形容山的形状,就像一块玉石制成的桌子一样整齐而美丽。诗人用“自为名”来强调山的独立和独特性。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山比作玉桌,生动地描绘了山的形态和美感。同时
诗句翻译:金马山在城东矗立,其颜色淡墨般的苍凉。 译文:岧峣的金马山在城南矗立,其颜色如同淡墨般苍凉。 注释:岧峣:形容高耸、挺拔的样子。黛色:指深黑色,此处用以形容金马山上的浓重的阴影。苍凉:形容色彩或气氛的凄凉、冷清。淡墨:指淡色的墨汁,用来描绘金马山的颜色,强调其颜色的淡雅。 赏析:此诗描绘了金马山的雄伟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中通过金马山的颜色
注释: 1. 碧鸡:即碧鸡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 2. 飞去已千秋:形容时间过去很久。 3. 闻说梁王曾此游:传说中,梁王曾在碧鸡山上游玩。 4. 洞口仙桃迎凤辇:洞口有一颗仙桃树,树下迎接着皇帝的马车。 5. 岩前官柳系龙舟:岩石前的柳树被用作系船之用。 6. 青山有恨人何在:青山上有遗憾,人在哪里。 7. 白日无情水自流:太阳无情地照射,水流也自由地流淌。 8. 岂识当时歌舞地
【注释】 昔闻:以前听说。 蘧伯玉:指春秋时晋国的大夫蘧篔,字伯玉。他年事已高而志气不减,常以“吾年虽迈,吾心未老”自勉。 行年:年龄。 化:改变。 悠悠:长久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诗人在除夕之夜,面对满桌的佳肴,想到自己的年岁已大,却依然壮志未酬,不禁感慨万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人生、对岁月的深深感慨。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注释】 滇阳:云南的别称。 商山:在今陕西省境内。 柳色烟深处:指春天的柳树发叶吐芽时,枝叶茂密,一片浓荫,如烟雾一般。 桃花水涨时:指春季桃花盛开时节,水面上涨,波光粼粼,映衬着岸边桃花。 拨剌、沦漪:形容金鳞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和波动的水纹。 神物:神话中的动物或事物。 变化云雷未可知:指神物的变化无常,难以预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绘了滇池龙池的美丽景色。首联“路入商山境更奇
【注释】 寄石隐:指诗人隐居在石岩的隐士。古木积苍烟,空山夜悄然:意思是说,在石岩隐居的隐士,面对着满林的青苔和缭绕的云雾,在寂静的深夜里,独自欣赏着月色。遥知崖上月,独照病中禅:意思是说,在石岩隐居的隐士,远远地知道,崖上的月亮,孤独地照着生病中的禅宗和尚。 译文: 在石岩隐居的隐士,面对着满林的青苔和缭绕的云雾,在寂静的深夜里,独自欣赏着月色。 远方的月亮,孤独地照着生病中的禅宗和尚。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