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角声残曙色迟,雪花如掌朔风吹。
吟中二十年三昧,未了梅花一首诗。

【注释】

画角:指军中的号角,古代战争中用以指挥进退、攻守。

残:尽、完。

曙色迟:天色微明,曙光将至。

雪花如掌:形容雪大而多。

吟(yín)中二十年三昧:指诗人长期吟诗,已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三昧,梵语的音译,即禅定,佛教用语。

未了梅花一首诗:指诗人在咏梅诗中,还未能写出满意的作品。

【解析】

此为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以凝炼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变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与思考。全曲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前四句写景,后五句抒情,中间插入议论,议论和抒情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首句“画角声残曙色迟”,是写景。“画角”,是军中用来报告敌情的号角;“画角声残”,是说战鼓停止,报晓的号角声也渐渐消失了。“曙色迟”,是写日出之早,天还未亮。两句都是写景,用景物的变化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第二句“雪花如掌朔风吹”,是写事。这里写的是冬天的景象。“雪花如掌”是说下雪的量很大。“朔风”是指北方刮来的寒风。两句也是写景,但所写之事却更紧接上文而来,使全曲的脉络更为清晰。这一联是写景,但并不是简单的写实,而是寓情于景,景中含情。

第三句“吟中二十年三昧”,是议论。这一句承第二句而来,进一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吟中”,是说在吟诵诗歌之中。“二十年”,是说从青年时代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的功夫。“三昧”,是禅学术语,指达到一种境界或悟性。这句是说,在这二十年里,自己一直在不断地吟诵诗歌,努力钻研学问,终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还是议论。它既承接上文来写景,又引出下文来写事;既点明了自己吟诵的时间之久,又暗示了自己的学问之深。

最后一句“未了梅花一首诗”,是抒发感慨。“未了”,是没有完成,没有解决的意思。“梅花”,是一种花,有高洁不屈的精神。这一句是说,自己在吟诵诗歌方面虽然下了功夫,但是还没有能够写出一首满意的作品来。这两句是以梅花喻人,以自比。梅花在严寒中开放,象征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气节;梅花只有一朵,象征人的纯洁和真诚。这两句既是抒情,又是议论;同时它又点明了题目中的“画角”“朔风”。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与思考,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追求。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写雪景、画角声、朔风寒等自然景色,抒写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开头二句写冬夜雪景,点明时间是早晨,勾勒出一个清幽宁静的画面;第三句写诗人吟诵诗歌的情景,表明了自己刻苦攻读的决心;第四句写诗人对吟诵诗歌的体会,表现了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最后一句表达诗人尚未能完成自己理想的愿望。整首曲子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由景入情,由景及理,情景相生,情理交融,语言简练,意味隽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