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十日雨初旸,岸帻登临又一方。
江上数峰尖似蜀,墙头丛竹美于湘。
频资警策飞戎幕,颇获佳音送帝乡。
不似庐陵迁客意,故楼虽远亦何伤。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杜甫,题目为《西陵夜泊》。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译文

督师西陵登东山寺,
西陵(今属湖北省)十天雨后初晴,
我头戴头巾,登上这座东山寺。
江上数峰尖似蜀,
墙头上丛竹美于湘。
频资警策飞戎幕,
颇获佳音送帝乡。
不似庐陵迁客意,
故楼虽远亦何伤。

注释

  1. 督师:古代官名,此处应理解为“督战”或“指挥作战”。
  2. 西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的长江北岸。
  3. 十日雨后初晴:描述了一个天气转变的过程。这里指的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阴雨之后,突然晴朗起来。
  4. 岸帻登临:形容人站在高处,用头发擦额头上的汗水。这里的“岸帻”是一种古代的发型,用来显示自己的地位或者身份。
  5. 数峰尖似蜀:描述了东山寺附近的山峰,它们的形状像四川的山峰一样尖锐。
  6. 墙头丛竹美于湘:这句话比较了东山寺周围墙头的竹林和湖南的竹子。湖南的竹子因为生长环境的关系而显得更加茂盛、高大。这里可能是在比喻东山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湖南的自然环境相比,后者更为优美。
  7. 频资警策飞戎幕:这句话描述了频繁得到军事上的指导和支持,如同在战场上飞翔一样。
  8. 颇获佳音送帝乡:这句话表达了自己能够得到好消息,这些消息是来自远方的皇帝所传达的。
  9. 庐陵迁客意:这里的“庐陵”指代江西吉安地区,而“迁客”是指被贬谪的官员。诗人将自己比作被贬谪的官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 故楼虽远亦何伤:这句话表达了即使身处远方,也不应该感到悲伤或者沮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陵寺庙中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对生活、自然和命运的思考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作者的豪放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庐陵迁客意”一句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