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畔疑无路,禅关向此分。
金沙高映日,贝叶细翻云。
入定妨猿啸,焚香下鹤群。
何时乘兴至,清磬月中闻。

【注释】

岩畔僧居:诗人在山岩边居住。岩畔,山岩的旁边。疑无路:怀疑没有路。禅关向此分:禅宗的门户在这里分开。禅关,禅宗的门户。向,对着;此处指分开的意思。金沙:指寺庙中的金砂铺地,泛指寺庙。高映日:阳光照耀着金色的沙砾。贝叶: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成道时,曾得到摩揭陀国的国王赠送的一尊贝多树(一种树叶)做成的佛像,这尊佛像被供奉在王舍城(古印度首都)。贝叶经,佛教经文的一种,用贝多树皮制成。细翻云:贝叶经翻动时好像云朵飘动一样。翻,翻转。云,比喻。焚香下鹤群:烧香时有一群鹤飞下。焚香,点香。下,降落、下来。鹤群,一群白鹤。乘兴至:怀着兴致去。乘兴,趁兴致,怀着高兴的心情。清磬(qìng )月中闻:在清澈的月色中听清脆的磬声。清磬,指磬声。磬,古代击打乐器,形状像大磐,声音清越悠扬。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山水田园诗。全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山林幽静之美以及诗人在此的心境。诗中描写了诗人居住山岩之旁的寺庙,并描述了寺庙中的景色,如金沙铺地、贝叶微卷、燃香降鹤等,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寺院图景。

首句“岩畔疑无路,禅关向此分”描绘的是寺庙所在的山岩之畔,道路狭窄,难以通行,但禅宗的门户却在此处分开,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次句“金沙高映日,贝叶细翻云”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这里提到的金沙和贝叶都是寺庙的象征,分别代表了寺庙的庄严和神圣。金沙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而贝叶则在微风中翻卷,仿佛在讲述着佛经的故事。

第三句“入定妨猿啸,焚香下鹤群”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执着和决心。他认为,即使是猿猴的鸣叫和鹤群的飞翔也无法打扰他的修行,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让他真正达到修行的境界。

尾联“何时乘兴至,清磬月中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兴致来到这个宁静的地方,并在月光下聆听那清脆的磬声。这里的“乘兴”二字既表达了对修行的渴望,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图景。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使得整首诗既生动又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