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张平子,客怀近若何。
悲秋心共苦,忧国鬓应皤。
北岳云中树,桑干霜后河。
悬空寺里约,九日可相过。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为问张平子”
- 解释:这里指的是汉代著名文学家、辞赋家张衡,字平子。他曾任郎中令、侍中等职,对汉室有深厚的感情。此处诗人通过提及张衡来表达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 “客怀近若何”
- 解释:这里的”客怀”意指游子的心境或朋友的情怀。诗人询问友人的心境如何,表达了一种关切和思念之情。
- “悲秋心共苦”
- 解释:秋天是文人墨客常感伤的季节,诗人提到自己的悲秋心情,暗示了秋天带来的哀愁。
- “忧国鬓应皤”
- 解释:这里的“皤”是指白发,用来象征年老。诗人担忧自己因忧虑国家而变白了发,表达了对时事的深切忧虑。
- “北岳云中树,桑干霜后河”
- 解释:这两句描述了北方的壮丽景色:在北岳(即恒山)之上,云雾缭绕;桑干河流经的地方,霜雪覆盖后景色壮观。通过这些描绘,展现了北方的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美好山河的留恋和赞美。
- “悬空寺里约,九日可相过”
- 解释:“悬空寺”通常指的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寺庙,以其建筑之奇巧闻名。诗人在这里提出与友人在悬空寺相聚,共同度过重阳节的想法。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显示了他希望在节日中与友人相聚的愿望。
译文
为问张平子,客怀近若何?
悲秋心共苦,忧国鬓应皤。
北岳云中树,桑干霜后河。
悬空寺里约,九日可相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中间两联则具体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自己因忧国而发愁的心情。最后一句提出了与友人在悬空寺欢聚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于友谊和自然美景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