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料如此,吾民祸早婴。
山川犹带血,草木亦吞声。
白日鸢双下,危涂旅不行。
凭谁诉真宰,徒尔痛苍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认真研读诗词,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理解并分析作答。本首诗是诗人在石州陷落后写下的四首绝句中的第三首,全诗抒发诗人对国难的深切关怀和为国为民的忧愤之情。

(1)“世事料如此”,意为:世事总是如此,早料到会有这一日吧。“早”,一语双关,既是说时事的险恶,又是说作者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

(2)“吾民祸”三字直点题意,说明作者担忧的是百姓的苦难,“祸”即灾难,“婴”,遭受。“早婴”就是早早地遭受到灾祸。

(3)“山川犹带血,草木亦吞声。”两句写山峦川水仍被鲜血染污,连草木也被压抑得不敢发出声音。这里用“犹带血”来形容山河之痛,用“吞声”来形容草木之哀。

(4)“白日鸢双下,危涂旅不行。”这两句的意思是太阳高悬天空,却有双鸢从上面飞过;道路危险而崎岖,行人难以行走。“鸢”,指代鹰隼一类的禽鸟。这两句写诗人看到大雁南飞,感到国运衰败,人民不得安宁,而自己又身受羁束,无法施展抱负。

(5)“凭谁诉真宰,徒尔痛苍生。”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到底向谁诉说呢?只能徒然地为老百姓痛苦。“苍生”,百姓。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因国难而深感悲痛,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心情。

【答案】

①世事料如此,吾民祸早婴。(早,一语双关,既指时事凶险,又指自己命运已定。)

②山川犹带血,草木亦吞声。(山河依然被鲜血染污,连草木也被抑制得不敢发声。)

③白日鸢双下,危涂旅不行。(太阳高悬天空,但有两只鸢从上面飞过;道路危险而崎岖,行人难以行走。)

④凭谁诉真宰,徒尔痛苍生。(到底向谁诉说呢?只能徒然地为老百姓痛苦。)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石州沦陷后。当时作者正隐居于石门山中,所以这首诗也是一首感时伤乱之作。

诗的前四句,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惨遭劫难的画面:山河依然,但血迹未干,草木也含悲咽声。诗人把山河的残破与人民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对国家前途的极度担忧。

则由景及情,抒写了诗人的感慨。诗人想象自己像一只被囚禁的鸟儿,无法振翅高飞,只能徒劳地为百姓叹息。最后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以“苍生”自喻,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深切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