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石峦望,浮云何相羊。
飘风自东来,若木回其光。
景曜薄万里,下界犹养凉。
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
草虫一何微,感物鸣其傍。
天池有黄鹄,一举知圜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古日出行》。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晨登石峦望,浮云何相羊。(早晨攀登石头山峰远望,那漂浮的云朵多么悠闲自得。)
  • 石峦:山石构成的山峰。
  • 浮云:飘浮在空中的云彩。
  • 相羊:形容云彩轻盈、自由自在的样子。
  1. 飘风自东来,若木回其光。(从东方吹来的风轻轻拂过树木,树影婆娑。)
  • 飘风:轻风。
  • 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木,这里可能是指柳树或其他类似的植物。
  • 回其光:形容风使树木的影子摇曳生姿。
  1. 景曜薄万里,下界犹养凉。(阳光洒满万里大地,大地依然保持着凉爽。)
  • 景曜:日光或阳光。
  • :覆盖。
  • 下界:地面或下方的世界。
  • 犹养凉:依旧保持清凉。
  1. 曾崖自郁郁,芳茝含春霜。(曾经的山崖郁郁葱葱,芳香的草花带着春天的霜露。)
  • 曾崖:古老的山崖。
  • 郁郁:茂盛、繁茂的样子。
  • 芳茝:香草。
  • 含春霜:带有春天的霜意,形容草木在春天仍然带有寒霜的味道。
  1. 草虫一何微,感物鸣其傍。(草上的昆虫多么微小,它们触动了万物而发出声音。)
  • 草虫:草上的昆虫,如蟋蟀等。
  • 感物:触动了周围的物体。
  • 鸣其傍:发出声音在周围响起。
  1. 天池有黄鹄,一举知圜方。(天空中有只黄色的大雁,它展翅高飞就能知道四方的方位。)
  • 天池:指天空中的大雁池。
  • 黄鹄:即天鹅。
  • 圜方:四方。
  • 一举:一次飞翔就确定了方向。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活力。诗人用“浮云”、“若木”、“景曜”等自然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用“草虫”、“芳茝”、“天池”等细节,展示了生命多样性和生命力的顽强。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情感丰富而细腻,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