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记轩辕鼓,龟升夏禹图。
兜零清紫塞,寓望拱皇都。
水隔生烟直,山遮落照孤。
遒人春振铎,亭长晚吹菰。
原树遥分荠,城荒远辨芜。
淋铃蜀栈雨,疲旆楚江舻。
客思虚悲梗,吾生实射弧。
骖騑逵自达,兔鹿径休迂。

【注释】

(1)堠子:即烽火台,古代边塞用以报警的土台。

(2)轩辕鼓:相传黄帝有神鼓,传为轩辕氏所铸,故名轩辕鼓。

(3)龟升夏禹图:指传说中夏禹治理水土后登上九山之颠,以观天下之治的神话故事。

(4)兜零:指边关。紫塞:指长城。

(5)遒人:指掌管教化的人。铎:古乐器,形似铃,用来警世或宣布政令。

(6)亭长:古代边地小官名。菰: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此指竹节青。

(7)原树:指边地原野上的树木,荠、芜:都是草名。

(8)淋铃蜀栈雨:指蜀地栈道上雨点淅沥而下,如淋湿了一般。蜀栈雨:蜀地的栈道。

(9)疲旆:指疲于旅途的旌旗。楚江:指长江。

(10)客思:指游子思念故乡的心情。虚:虚妄、虚幻。梗:同“茎”,草木的主干。比喻远隔千里的亲人。射弧:春秋时男子用弓矢取妻,这里代指结婚的事。

(11)骖騑:三匹马驾一辆车,骖騑自达:指马行得很快,直通到目的地。

(12)兔鹿径:形容道路崎岖曲折难行。径休迂:不须迂回,径直可以到达。

【赏析】

《咏堠子》,唐李郢作。这是一首七律。诗写诗人经过边塞之地,看到烽烟四起的景象,感叹国家多事之秋,而自己又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愁苦心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鼍记轩辕鼓,龟升夏禹图。”写边关的形势。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轩辕,即黄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这两句说:据说是黄帝铸造的神鼓,在边关响起了警报。又说,夏禹治理洪水后登上九山之巅,俯瞰天下大治。这两句是说:据说那是边关传来的警报。这几句是全诗的第一部分,写诗人经过边关的情景。

颔联“兜零清紫塞,寓望拱皇都。”写边关景象。紫塞:边关;兜零:边关;清:寂静,宁静。这两句是说:边关上一片寂静,只有远远的守望者仰望着京城长安的方向。这四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诗人经过边关的景象。

颈联“水隔生烟直,山遮落照孤。”写边关夜景。水:指河流;生烟:指雾气蒸腾而上;直:伸直、平缓;山:指群山;遮:遮挡;落照:夕阳西下的景象;孤:孤独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隔着河水可以看到升起的烟雾,山峦挡住了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孤单。这四句是全诗的第三部分,写诗人经过边关的夜景。

尾联“原树遥分荠,城荒远辨芜。”写边关荒废的景象。原树:边地的原野上生长的树木;分:辨别、区分;城荒远:指荒凉的城池;辨:辨别;芜:杂草。这两句是说:原野上的树木远远分开,城墙荒芜不堪,难以辨认。这四句是全诗的第四部分,写诗人经过边关的荒废景象。

末联“淋铃蜀栈雨,疲旆楚江舻。”写旅途艰辛。淋铃:指蜀地栈道上雨点淅沥而下;疲旆:指疲惫的旌旗。这两句是说:蜀地栈道上雨点淅沥地落下,旌旗在风雨中显得非常疲劳。这四句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描写诗人旅途中的艰辛情景。

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经过边关的情景和景象,中间四联写诗人经过边关的夜景和荒废景象,最后四联写诗人旅途中的艰辛情景。诗的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将战争与和平相对比,使诗歌更具深度。语言朴实无华,却又意味深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