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带雪过钱塘,山倚银屏水漾光。
浦溆萦回江曲折,楼台高下月微茫。
舟移别岸潮初上,风透疏棂夜未央。
仕路悠悠惊岁晚,归心随梦到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诗歌的内容、结构、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江上风景;后两句写诗人对仕宦生活的感慨。
首联“孤帆带雪过钱塘”,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环境氛围:孤舟冒着飞花大雪驶过杭州城下。这一句是全诗的起笔,它既写出了时令(冬天),也写出了景色(飞雪)和人物(孤帆)。诗人用“孤帆”二字点出这是一艘行色匆匆的小船,而“带雪”两字又写出了风雪交加,大雾弥漫的景象。这样写为后面描绘江上风光作好了铺垫。
颔联“山倚银屏水漾光”,写近景。诗人把视线由江面转向岸边,看到山峦叠嶂,犹如屏风一般,山峦倒映在澄澈的江面上,形成一幅如画的美景。
颈联“浦溆萦回江曲折”,写远景。作者将目光由江边移向江中,看见江水曲折蜿蜒,波光粼粼,两岸的景物都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朦胧美。
尾联“舟移别岸潮初上,风透疏棂夜未央”,诗人把视线再次由江面转向天空。此时,夕阳西下,潮水上涨,船已靠到岸边,但诗人却依然站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直到夜幕降临。这一句是全诗的收束,与开篇相照应,使全诗浑然一体。
“归心随梦到家乡”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
一叶孤舟冒着飞花大雪驶过杭州城下。
山峦叠嶂,犹如屏风一般,山峦倒映在澄澈的江面上,形成一幅如画的美景。
江水曲折蜿蜒,波光粼粼,两岸的景物都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朦胧美。
夕阳西下,潮水上涨,船已靠到岸边,但诗人却依然站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景致
,直到夜幕降临。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至睦州(今浙江建德)时。诗的开头两句写钱塘江上的景色。“孤帆带雪过钱塘”是第一句,“孤帆”即孤舟,这里指作者的小船。“带雪”表明天气很冷,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江面上,使江面变得一片洁白。“孤帆带雪”是说作者乘着小舟在雪中穿行,“孤”字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心情。“孤帆”二字点出这是一艘行色匆匆的小船,而“带雪”两字又写出了风雪交加,大雾弥漫的景象。这样写为后面描绘江上风光作好了铺垫。“山倚银屏水漾光”是第二句,“银屏”比喻江水的澄澈。“倚”字写出了山峦的秀美。“漾”字写出了江水的清澈。这两句写近景。诗人把视线由江面转向岸边,看到山峦叠嶂,犹如屏风一般,山峦倒映在澄澈的江面上,“倚”“漾”二字写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江上美丽的景色,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间四句描写近景中的远景。诗人的视线由江边移向江中,看见江水曲折蜿蜒,波光粼粼,两岸的景物都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朦胧美。“浦溆萦回江曲折”一句中“浦溆”一词写出了江河的幽深,“萦回”一词写出了江水曲折的形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江上美丽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尾联“舟移别岸潮初上,风透疏棂夜未央”,诗人把视线再次由江面转向天空。此时,夕阳西下,潮水上涨,船已靠到岸边,但诗人却依然站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直到夜幕降临。这一句是全诗的收束,与开篇相照应。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写江上风景;后两句写诗人对仕宦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两句写钱塘江上的景色。“孤帆带雪过钱塘”是第一句,“孤帆”即孤舟,这里指作者的小船。“带雪”表明天气很冷,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江面上,使江面变得一片洁白。“孤帆带雪”是说作者乘着小舟在雪中穿行,“孤”字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心情。“孤帆”二字点出这是一艘行色匆匆的小船,而“带雪”两字又写出了风雪交加,大雾弥漫的景象。这样写为后面描绘江上风光作好了铺垫。“山倚银屏水漾光”是第二句,“银屏”比喻江水的澄澈。“倚”字写出了山峦的秀美。“漾”字写出了江水的清澈。这两句写近景。诗人把视线由江面转向岸边,看到山峦叠嶂,犹如屏风一般,山峦倒映在澄澈的江面上,“倚”“漾”二字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江上美丽的景色,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间四句描写近景中的远景。诗人的视线由江边移向江中,看见江水曲折蜿蜒,波光粼粼,两岸的景物都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朦胧美。“浦溆萦回江曲折”一句中“浦溆”一词写出了江河的幽深,“萦回”一词写出了江水曲折的形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江上美丽的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尾联“舟移别岸潮初上,风透疏棂夜未央”,诗人把视线再次由江面转向天空。此时,夕阳西下,潮水上涨,船已靠到岸边,但诗人却依然站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直到夜幕降临。这一句是全诗的收束,与开篇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