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携书剑过山丹,拂面风来送晓寒。
流水带冰穿断岸,游尘随马上征鞍。
绝怜塞外从军苦,始信人间行路难。
况值仲冬天气好,归鞭指日望长安。
【注释】
过山丹:指唐时在今甘肃武威县一带设置的安西都护府。安西是古西域国名,今新疆轮台、尉犁等县境;都护府为西汉以来对西域少数民族地区所置行政机构的名称。唐代曾设安西都护府于天山南路一带,辖今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东部和北部,以及中亚部分国家。
拂面风来送晓寒:拂面风指吹到脸上的那种风。晓寒指拂面的微冷,也指黎明时分的凉意。
流水带冰穿断岸:流水因地冻而结成冰块,从高处流下,冲撞着河岸边断裂的地方。
游尘随马上征鞍:游尘指飞扬的尘土,随马行走而随风飘扬,征鞍指战马背上的鞍子。
绝怜塞外从军苦:非常可怜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塞外指边远荒凉的地区。从军苦指从军作战的辛苦。
始信人间行路难:终于体会到人生道路是多么艰难。
况值仲冬天气好:何况这时正逢仲冬,天气很好。
归鞭指日望长安:回家的马鞭指向太阳,希望早日回到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诗人自赴边关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从军将士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笑携书剑过山丹,拂面风来送晓寒”,以轻松的口吻写出了诗人即将踏上征程的喜悦之情。“山丹”即山丹县,唐时设有安西大都护府于此地,这里指西北边陲之地,用“过”字,点明此行是前往那里,地点在西北边疆。“笑携书剑”,说明这次出行是去边塞从军。“拂面风来送晓寒”,描绘了一个清新的晨曦景色,同时暗示着行军途中的艰辛。
第三句“流水带冰穿断岸,游尘随马上征鞍”,进一步描绘了行军途中的景象。水流因为地冻而结成冰块,随着河流从高处流落下来,撞击着河边断裂的地方。游尘指飞扬的尘土,随风飘扬,随着马儿行进而随风飘荡,征鞍是指战马背上的鞍子。这两句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边关的险阻景象,同时又表达了出使途中的艰辛。
第四句“绝怜塞外从军苦”,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生活的深深同情,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战乱的厌恶。第五句“始信人间行路难”,表明诗人终于明白了人生路途是何等艰难。
最后两句“况值仲冬天气好,归鞭指日望长安”,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诗人希望早日结束漫长的征途,回到家乡。这两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