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本孤直,丛蒿掩翳之。
丛蒿岂不蕃,竹色青不移。
经星丽崇霄,阴雾蔽其辉。
终焉安得蔽,阴雾宁几时。
小人抱龌龊,君子素肯违。
青蝇与贝锦,盈庭腾诽辞。
平陆起波涛,岂云天可欺。
天道固包含,堲谗有往规。
贝锦贻魏洪二侍郎
贝锦,即指用贝壳装饰的锦缎,这里代指贵重之物。贻,赠送。二侍郎,指两位有才能的官员。魏洪,可能是魏洪道和洪藻两人的名字,他们都是唐代的大臣。魏洪道曾任宰相,而洪藻也曾在朝中担任要职。这首诗是诗人在赠别这两位大臣时所作。
译文:你给我的贝锦礼物真是珍贵啊!魏洪二侍郎才高八斗、德才兼备,是我仰慕已久的朋友。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但心中一直渴望能与像魏洪道、洪藻这样杰出的人才共事。现在能够得到你的厚赠,我感到非常荣幸。
修竹本孤直,丛蒿掩翳之。
竹子本来是笔直向上生长的,但在草丛中却显得有些弯曲。这里的“孤直”指的是竹子原本的生长姿态,而“丛蒿掩翳之”则描绘了竹林中草丛的遮蔽景象,使得竹子失去了原有的直挺。
译文:竹子本是笔直挺拔的,但在这茂密的草丛中,它们却变得弯曲起来。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高洁正直的人,如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丛蒿岂不蕃,竹色青不移。
丛蒿虽然茂盛,但竹子的颜色却是青色的,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雅的气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
译文:丛蒿虽然繁茂,但竹子的颜色却是青色的,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雅的气质。这种品质让竹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高洁象征。
经星丽崇霄,阴雾蔽其辉。
经星,即北斗七星,代表着光明和智慧。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明亮璀璨,但却被浓重的云雾所遮挡。这里的“阴雾蔽其辉”形象地描绘了乌云遮住星光的情景,暗示着世间的黑暗和困境。
译文:虽然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明亮璀璨,但却被浓重的云雾所遮挡。这里的“阴雾蔽其辉”形象地描绘了乌云遮住星光的情景,暗示着世间的黑暗和困境。
终焉安得蔽,阴雾宁几时。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些阴云的笼罩呢?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译文:最终我们能否找到光明,这是无法预测的。阴云何时能够散去,也无人能够预知。
小人抱龌龊,君子素肯违。
小人,指的是那些品行不佳、心怀私欲的人;君子则是指那些品德高尚、坚守原则的人。这句诗通过对比两种人的不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译文:那些品德败坏、心怀私欲的人总是抱着龌龊的想法;而那些品德高尚、坚守原则的君子却从不违背自己的道德信念。
青蝇与贝锦,盈庭腾诽辞。
青蝇,是一种黑色的小昆虫;贝锦,则是用贝壳装饰的锦缎。这句诗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青蝇常常围绕着华丽的物品飞来飞去,发出嗡嗡的声音;而贝锦则更加珍贵,吸引了更多的羡慕目光。
译文:那些心怀不满的人就像青蝇一样围绕着贝锦飞舞,不断传播他们的诽谤言论。而贝锦本身却是如此高贵典雅,让人不禁对它心生敬意。
平陆起波涛,岂云天可欺。
平陆,平坦的土地;波涛,波浪。这句诗用波浪来形容社会变革带来的动荡不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信心,认为只要坚持正义,就不会被邪恶势力所欺骗。
译文:在平静的土地上突然掀起波涛,难道真有人会相信天会塌下来吗?这里的“天”指的是社会环境或政治局势,诗人用它来比喻当前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然而他坚信正义的力量,表示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动摇。
天道固包含,堲谗有往规。
天道,这里指的是自然的运行规律和宇宙万物的本质;堲谗,则是奸邪之言或流言蜚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善恶报应的信念。他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正义总会得到伸张,而邪恶终将被清算。
译文: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本质是公正的,邪恶的言论终究会被纠正。这里的“堲谗”指的是那些无根据的谣言或恶意攻击,而“往规”则是指过去的规律或教训。诗人坚信历史将会证明正义的力量,并警示人们不要轻信邪恶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