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御宸极,宵衣念元元。
简贤付绥抚,申以奖励恩。
万子豫章彦,文科起高鶱。
十年峨豸冠,北面奉至尊。
绣衣艳丰采,白笔敷直言。
遂膺郡符寄,高盖拥彤幡。
严陵古睦州,山水清郁盘。
民淳风俗良,政务故不繁。
所尚简为治,教养心弥敦。
诗书振黉宫,耒耜勤田园。
东风蔼林垌,里胥无及门。
远迩诵贤守,声闻重玙璠。
念子吾故交,久别情郁烦。
兹来未几日,匆匆复南辕。
尝闻范与赵,为睦令绩存。
勖哉绍前修,以副平生言。
【赏析】
《送万太守归严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万太守归去后,睦州人民怀念他的美好形象,以及他在睦州任职期间所建立的政绩。全诗语言简练明快,叙事有序,抒情真挚感人。
这首诗以赞美的语气表达了对万太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诗中提到万太守在睦州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爱戴。万太守的文治武功、廉洁奉公的精神,以及他的高尚品质和良好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的“圣人御宸极,宵衣念元元”一句,用来形容万太守的圣明和勤政。这里的“宵衣”指的是夜晚穿行于朝堂之中,象征万太守为国事操劳不息。而“念元元”则是指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福祉。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万太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诗中的“万子豫章彦,文科起高鶱”两句,赞美了万太守的文才和才华。这里的“高鶱”指的是高官,象征着万太守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成就。而“文人”则是指有学问的人,这里的“万子”指的是万太守的儿子,也暗示了万太守家族的优秀基因。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万太守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赞赏之情。
诗中的“绣衣艳丰采,白笔敷直言”两句,描写了万太守的形象。这里的“绣衣”指的是华丽的衣服,象征着万太守的身份和地位。而“丰采”则是指风采和气质,表示万太守具有出众的外貌和气质。而“白笔”则是指文笔犀利,能够直抒己见。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万太守仪容端庄、才华横溢的赞赏之情。
诗中的“遂膺郡符寄,高盖拥彤幡”两句,描述了万太守上任后的盛况。这里的“郡符”是指任命状,表示万太守被朝廷任命为太守的消息。而“高盖拥彤幡”则是指万太守乘坐高车、戴着红伞的情景,象征着万太守尊贵的地位和威严的形象。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万太守威风凛凛、令人敬畏的敬佩之情。
诗中的“严陵古睦州,山水清郁盘”两句,勾勒出了睦州的自然风光。这里的“严陵”指的是睦州的古名,而“山水清郁盘”则是指睦州的山川河流景色优美、景色怡人。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睦州美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诗中的“民淳风俗良,政务故不繁”两句,赞扬了睦州的民风淳朴、政治清明。这里的“民淳风俗”表示睦州的民众生活简朴、风俗纯正,而“政务故不繁”则是指睦州的行政管理井然有序、高效便捷。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睦州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所尚简为治,教养心弥敦”两句,表达了对睦州治理方式的赞美。这里的“所尚简为治”是指睦州注重简约高效的治理方式,而“教养心弥敦”则是指睦州人民的教育和文化修养深厚。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睦州治理成效显著、人文氛围浓厚的赞誉之情。
诗中的“诗书振黉宫,耒耜勤田园”两句,描绘了睦州文化教育的繁荣景象。这里的“诗书振黉宫”表示睦州书院兴盛、学子众多,而“耒耜勤田园”则是指睦州人民勤劳耕作、安居乐业。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睦州文化繁荣、人民富足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东风蔼林垌,里胥无及门”两句,展现了睦州和谐美好的乡村景象。这里的“东风蔼林垌”表示睦州的春风拂面、绿意盎然,而“里胥无及门”则是指官府官员不会到村民家中扰民。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睦州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远迩诵贤守,声闻重玙璠”两句,赞美了万太守的名声远播、备受敬仰。这里的“远迩”表示远近各地,而“诵贤守”则是指人们纷纷传颂万太守的美德和政绩。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万太守声望显赫、受人尊敬的钦佩之情。
诗中的“念子吾故交,久别情郁烦”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万太守的深厚友情。这里的“念子”表示思念万太守,而“吾故交”则是指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万太守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中的“兹来未几日,匆匆复南辕”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睦州的不舍之情。这里的“兹来未几日”表示诗人离开睦州的时间不多,而“匆匆复南辕”则是指诗人急于返回南方的原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睦州的美好回忆以及对即将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歌。其诗作风格豪放、沉郁,被誉为“诗史”。后世尊称其为“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