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耽木石趣,家与木石邻。
清涤涧泉冷,润含山雾春。
应无射虎者,时有斸苓人。
注释:
题宾畿弟木石图:为宾畿的弟弟写的木石画作的题词。
少耽木石趣:年少时就喜欢木石之趣。
家与木石邻:家中就与木石相邻,即指居处接近山林。
清涤涧泉冷:清凉的泉水洗刷着山涧里的小溪,水声显得非常清冷。
润含山雾春:山间的雾气滋润着大地,春天的气息扑鼻而来。
应无射虎者,时有斸苓人:应该没有射杀老虎的人,时常能看见砍伐茯苓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宾ici的弟弟写的一首木石画作的题词。诗人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表达了对于自然的喜爱和亲近之情。首句“少耽木石趣”,表达了自己年少时就喜欢木石之趣,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寄托和慰藉。
次句“家与木石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处附近就是树木和石头的情景。这样的环境无疑让诗人更加深入地接触和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三句“清涤涧泉冷”,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体验。清澈的泉水洗涤着山涧的小溪,让整个山谷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冷”字,既形容了泉水的清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第四句“润含山雾春”,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绘。山间的雾气滋润着大地,春天的气息扑鼻而来。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的优美,更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
最后一句“应无射虎者,时有斸苓人”,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赞美。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提及任何捕猎的行为,而是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里的“斸苓人”指的是砍伐茯苓的人,他们的存在让这片山林更加生机勃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它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