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由陛下圣,心存有虞慕。
益勤继述志,遂隆显扬务。
睿制超百王,至孝逾千古。
敬撷舆人言,陈诗献当宁。

【注释】

诚:确实;圣:圣明。心存有虞慕:心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有虞慕是指对舜的敬仰。

益:更加;继述:继承前人的功业;志:志向。

睿制:英明的制度;超:超越。百王:指历代帝王。

至孝:极好地孝敬父母。逾:超过。

敬撷:恭敬地收集。舆人言:百姓的言论。陈:陈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平定,但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连年的战乱,长安城中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杜甫在长安闲居数月后,因避乱而迁往华州(今陕西渭南县),途中写下此诗。

诗的前四句是说,陛下的圣明,使国家没有忧患;您怀着对舜帝的崇敬之情,一心为民着想,所以勤勉地继承先人的遗志,发扬光大,使国家显耀昌盛。这里“诚由陛下圣”一句中“诚”字,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衷心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心存有虞慕”一句,则反映了他对人民深深的爱怜之心。“益勤继述志”一句,则表现了作者为国事操劳,不辞辛劳的精神风貌。“遂隆显扬务”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国家事业的关心和贡献,也表明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的五、六句是说,陛下的英明决策,超越了历代帝王;陛下至孝至善的品德,超过了千年万代。这里,“睿制”一词,既表现了皇帝的聪明才智,也表现了他英明的决策;“逾千古”一词,既表现了皇帝的道德品质,也表现了他深厚的仁爱之心。“敬撷舆人言”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关心,也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

最后两句则是说,我恭敬地把百姓们的话记录下来,献给当朝天子。这两句话中,既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也表现了他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崇高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