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峣三顾山,飞流下澄澈。
灵秀之所萃,爰昔钟贤哲。
正学明纲常,直气遏邪孽。
至今乡闾士,堂堂仰清节。
书台郁崷崒,遗风耿未灭。
比屋俨缝掖,群居蹈高洁。
之子抱贞素,曾何污缁涅。
奕奕峙堂搆,翛翛荫林樾。
岂乏谷粟储,群书富罗列。
同志五六辈,时来共怡悦。
研覃溯周孔,辨析穷毫发。
至道日有得,中怀炳昭㫼。
明善固所资,诚身理逾切。
愿惇辅仁训,庶不忝先烈。
这首诗是明代文官张京元所作,描述了刘氏文会堂的壮丽景象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 题三顾山刘氏文会堂卷:这是诗的标题,表明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刘氏文会堂的描述。
- 岧峣三顾山,飞流下澄澈。:这里描述了三顾山(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城北)的美景,山峰高耸入云,山间流水清澈见底。
- 灵秀之所萃,爰昔钟贤哲。:这里的“灵秀”指的是自然的美,而“贤哲”则是指有才华、有道德的人。这句诗意味着刘氏文会堂是一个聚集了灵秀之地和贤哲之人的地方。
- 正学明纲常,直气遏邪孽。:这句话强调了刘氏文会堂的教育宗旨,即通过正统的学问来弘扬纲常伦理,抑制邪恶。
- 至今乡闾士,堂堂仰清节。:这里的“乡闾”指的是乡村,“士”是指有学问的人。这句诗表达了刘氏文会堂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他们因为在这里学习而能够保持高尚的品德。
- 书台郁崷崒,遗风耿未灭。:这里的“书台”指的是书房或者讲台,“崷崒”形容高大。这句诗意味着刘氏文会堂的书房依然雄伟,其遗留下来的良好风气没有消失。
- 比屋俨缝掖,群居蹈高洁。:这里的“比屋”指的是每家每户,“缝掖”是指整洁。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个个都是整齐划一、干净利索的样子。
- 之子抱贞素,曾何污缁涅。:这里的“之子”指的是年轻的学者,“抱贞素”表示他们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品格。这句诗表达了刘氏文会堂的年轻学者们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品德,没有被世俗污染。
- 奕奕峙堂搆,翛翛荫林樾。:这里的“奕奕”指的是明亮的样子,“峙堂搆”指的是立于堂屋之上的建筑。这句诗形容刘氏文会堂的宏伟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给人一种庇护的感觉。
- 岂乏谷粟储,群书富罗列。:这里的“岂乏”表示并不缺乏,“谷粟”指的是粮食,“群书”则是指书籍。这句诗表达了刘氏文会堂拥有丰富的书籍资源,能够满足学者们的需求。
- 同志五六辈,时来共怡悦。:这里的“同志”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五六辈”表示很多辈分的人。这句诗表达了刘氏文会堂聚集了许多同道中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分享快乐。
- 研覃溯周孔,辨析穷毫发。:这里的“研覃”指的是深入研究,“溯周孔”表示追溯孔子和周公的思想。这句诗意味着刘氏文会堂的人们致力于研究孔子和周公的学说,不断深入探讨其中的道理。
- 至道日有得,中怀炳昭㫼。:这里的“至道”指的是最高的道理,“炳昭”则是指明亮、显著。这句诗表达了刘氏文会堂的人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获得新的领悟和理解,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光明和智慧。
- 明善固所资,诚身理逾切。”:这里的“明善”指的是明白善良的道理,“诚身理”则是指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行为和修养。这句诗强调了明辨是非、追求善良的价值,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 愿惇辅仁训,庶不忝先烈。:这里的“愿惇辅仁训”表示希望能够秉持仁德的教诲,“庶不忝先烈”则是指在前人的光辉成就面前不感到羞耻。这句诗表达了刘氏文会堂的人们希望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并以此为荣,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品德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