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溪上似淇园,散叶分枝绿正蕃。
又看移根度江去,石塘春雨长儿孙。
【题和侄竹】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竹自喻,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清溪溪上似淇园,散叶分枝绿正蕃。
又看移根度江去,石塘春雨长儿孙。
注释:
题:给侄竹
和侄竹:和侄竹的诗。
淇(qí):水名,在今河南省,源出武当山。
蕃(fán):茂盛,繁盛。
石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舆地志》:“吴中大泽,一名石塘。”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竹自喻,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首句“清溪溪上似淇园”,写景如画,把竹比作淇园,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以及竹子的翠绿茂盛之态。“清溪”二字,既点明了竹生长的环境,又为全诗定下了幽静淡雅的格调。
次句“散叶分枝绿正蕃”,描绘了竹子随风摇曳,枝叶繁茂的情景。“散叶”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叶片分布情况,而“分枝”则表现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同时也暗示了竹子的生命力旺盛。
第三句“又看移根度江去”,则是对竹子生命力的一次升华。这里,竹子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末句“石塘春雨长儿孙”则是对竹子未来的期许和祝愿。这里的“儿孙”并非指真实的后代子孙,而是借指竹子的后代,即竹子的新枝新叶。同时,这句诗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力顽强的象征——竹子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