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峰下沧洲畔,碧水回环漾白沙。
闻说草堂邻杏坞,年年花发照春霞。
【注释】
题李伯高画
芙蓉峰下沧洲畔,碧水回环漾白沙——芙蓉峰,即岷山的东麓,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沧洲,泛指四川盆地中的大片水域。
碧水回环漾白沙,是说岷江之水从雪山流下,绕过了岷山的东麓,在四川盆地中形成了一片广阔的水域,而那片水域上又覆盖着一层洁白细软的沙滩。
闻说草堂邻杏坞,年年花发照春霞——草堂,指杜甫所居成都杜甫草堂。杏坞,即桃林,春天时桃花盛开,犹如红色的树林。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岷山巍峨耸立,山峰如芙蓉般娇艳;岷江之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布满洁白的沙滩。诗中还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映照着春天的朝霞。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次联写事,末联抒情。全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联“芙蓉峰下沧洲畔,碧水回环漾白沙”,描写了岷山和岷江的美丽景色。“芙蓉”二字用得极为贴切,把岷山比作一朵娇艳欲滴的荷花,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股扑鼻而来的芬芳。同时,这两句也写出了岷江之水的清澈和美丽。“沧洲”一词,给人以宽阔、辽阔的感觉,让人感到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产。
颔联“闻说草堂邻杏坞,年年花发照春霞”,则进一步描绘了草堂周围的景色。这里所说的杏坞,实际上是指杜甫的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的那些杏树林。每年春天,杏花盛开时,整个草堂都笼罩在一片花海之中,仿佛是被春霞照耀着。这两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堂周围景色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作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对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诗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具艺术魅力。例如,“芙蓉峰下沧洲畔”中的“芙蓉”和“沧洲”两个词语,都带有强烈的意象色彩,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碧水回环漾白沙”这句诗,通过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