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赠岁寒意,托之淇上竿。
亭亭君子节,长似玉堂看。
【诗句原文】:
每日文渊阁闲思李翰林不知迁太学谁共坐论心
欲赠岁寒意,托之淇上竿。
亭亭君子节,长似玉堂看。
【注释】:
每日:每日都在。
文渊阁:古代皇宫藏书之处。
李翰林:李学士的简称,这里指唐代诗人李峤。
不知道:不了解情况。
迁太学:升任为太学生。
谁共坐论心:谁和我一起坐着谈论心事?
岁寒意:岁寒三友之一松柏的坚韧之意,也指高洁的节操。
淇上竿:淇水旁的柳树。
亭亭:挺立的样子。
君子节:品德高尚的人的节操。
长似玉堂看:像在玉堂里一样。玉堂是汉代皇帝办公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高雅的书房或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道德和品德的追求与向往。诗中以李学士(李峤)为主角,通过对他的生活、学习、交友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学问、道德和品德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也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每日文渊阁闲思李翰林不知迁太学谁共坐论心”描绘了李学士在文渊阁中的悠闲生活,他每天在那里思考学问、研究经史子集,同时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的“文渊阁”是古代皇宫藏书之处,象征着学问和智慧;而“闲思”则暗示了李学士对于学问的热爱和执着。
接下来两句“欲赠岁寒意,托之淇上竿”则是表达了作者想要赠送给他的礼物——岁寒三友之一的松柏的坚韧之意,也就是高洁的节操,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这里的“淇上竿”指的是淇水旁的柳树,象征着友谊和合作。
最后两句“亭亭君子节,长似玉堂看”则进一步强调了李学士的高尚品德和节操。这里的“亭亭君子节”形容他的品格如同挺立不屈的君子,而“长似玉堂看”则比喻他在朝廷或书房中的地位如同玉堂一般崇高和尊贵。
这首诗通过对李学士的生活和品质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学问、道德和品德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体现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向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