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人推贺监贤,承宣数近九重天。
优闲有幸沾荣命,宠禄无心及暮年。
自斸紫芝充服食,闲骑白鹿傍云泉。
挂冠神武谁无意,迟我洪厓玉笥边。

【注释】

次韵袁止安太常南归留别:次韵,即依别人的原韵来写自己的诗。袁止安(1250—1313年),字伯长,江西新城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诗人。太常,官名。洪厓,山名。玉笥,山名。

【译文】

文人雅士都称赞贺监贤德,他屡次接近皇帝身边。

悠闲自得有幸沾受荣宠,但并不为荣耀所动。

亲自采集紫芝当食物,闲适骑乘白鹿傍白云泉。

挂冠离开朝廷,谁不想去洪厓的玉笥边?

【赏析】

袁止庵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其作品在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的文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首诗就是他在晚年辞官隐居时写的一首留别之作。

首联“文雅人推贺监贤,承宣数近九重天”,开篇点明自己被文人推重和身处高位的原因。这里所说的“九重天”,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暗指自己受到皇帝的重视。

颔联“优闲有幸沾荣命,宠禄无心及暮年”,抒发了自己对于荣誉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幸”与“宠”,都是指皇帝对自己的恩宠。而“及暮年”,则是说自己已经到了晚年,不再追求名利。

颈联“自斸紫芝充服食,闲骑白鹿傍云泉”,描写了自己闲暇时的情趣。这里所说的“紫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用来代替食物;“白鹿”,是山林中的动物,用来比喻隐居的山林。

尾联“挂冠神武谁无意,迟我洪厓玉笥边”,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的决心。这里所说的“挂冠”,是指辞去官职;“神武”,是指皇帝;“迟我”,是说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洪厓”,是指地名,这里是借用陶弘景的典故;“玉笥”,是指藏书的箱子。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