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蟾未满一分圆,正照垂弧竹下门。
因报添丁徵近梦,翻悲生我重慈恩。
箕裘倘解传弓冶,水木端期继本源。
百世奉尝今日始,敢伸虔告荐蘋蘩。

【注释】

①素蟾:指月。②垂弧:古代婚礼时,新郎用弓射箭于堂前象征性地表示求婚。③因报添丁徵:即“因报添丁征”,是说因儿子出生而要向父母报告喜讯的意思。④翻悲生我重慈恩:意谓父亲为我降生,使我成为父母的爱抚对象,因此我更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⑤箕裘:指继承父业或祖业;解:能;弓冶:指射箭、冶炼技艺;⑥水木端期继本源:意谓愿继承父亲的事业,像树木一样长青不枯;⑦百世奉尝:意谓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⑧蘋蘩:指祭祀用的瓜果蔬菜。⑨虔告:恭敬地告诉。⑩荐蘋蘩:指献上的祭祀用品。

【译文】

月亮还未圆满如一圆玉盘,它正照亮垂弧竹下门前。

所以报告家中添丁,这消息令人想起远梦中的梦。

如果子孙能解承父业,那么射箭和冶炼也能传承。

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苹蘩。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新得子的诗,表达了作诗者对新得子的喜悦心情。

第一句“素蟾未满一分圆”。素月,即月亮。“蟾”为月中的蜍蜍,俗称蟾蜍,故称月为蟾。诗人以“月”喻“子”,说明自己有子,实属喜事。然而这个“子”还没有“圆”,即还没有成形,还只是一团胚胎。“一分圆”即十分之九没有圆成。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诗者喜悦之情,同时也表明了“子”虽小,但将来必有大成之意。

第二句“正照垂弧竹下门”。垂弧,即挂弓的横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月亮正好照到了竹帘下,暗示着孩子出生了。这里的竹帘,是指院内用以挡风的竹子编成的帘子。“门”,即房门,此处泛指家门,暗指新生儿降临于家门之内。

第三句“因报添丁徵近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家里添了儿孙(即新生儿),所以作者在梦中也常常梦见儿孙。“征”字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梦见”,“徵近梦”即近梦。“徵”字在这里还有征象、征兆的意思,与“梦”搭配使用,则意味着梦境中出现征兆,预示着儿孙将有一番作为或成就。这一层意思,既表明了诗人的喜悦心情,也暗示了孩子将来的成就。

第四句“翻悲生我重慈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有了儿孙(新生儿)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但是作为父亲,我却不能因此而忘却自己的恩情,仍然会感到悲伤。这里的“慈恩”指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翻悲”,即反觉悲伤。

第五句“箕裘倘解传弓冶”,意思是说,如果能继承父业的话,那么射箭和冶炼技艺也可以传承下去。这里所说的“箕裘”,指的是继承父业或祖业;“弓冶”,则是射箭和冶炼技艺的简称。“倘解”即如果能够懂得继承父业的意义。“传弓冶”即是把射箭和冶炼技艺传承下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儿孙,那么就要好好培养他,让他懂得继承父业的意义,并把他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来教育,使他能够掌握这些本领。

第六句“水木端期继本源。”意思是说,愿继承父亲的事业,就像树木一样长青不枯。这里的“水木”,指的是水和木头,这里比喻人的才能和德行;“端期”则是期望的意思;“继本源”即继承父亲的事业,保持家业长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希望儿孙能够在继承父亲的事业方面有所成就,能够像树木一样长青不枯。

第七句“百世奉尝今日始,敢伸虔告荐蘋蘩”。“奉尝”即供奉食物,这里指供奉祖先的祭品;“虔告”则是诚心诚意地告诉神明或神灵的意思;“荐蘋蘩”则是指献上的祭祀用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蘋蘩。这里的“百世”指的是一百世,也就是千百年;“奉尝”即供奉食物,这里指供奉祖先的祭品;“虔告”则是诚心诚意地告诉神明或神灵的意思;“荐蘋蘩”则是指献上的祭祀用品。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蘋蘩。这里的“百世”指的是一百世,也就是千百年;“奉尝”即供奉食物,这里指供奉祖先的祭品;“虔告”则是诚心诚意地告诉神明或神灵的意思;“荐蘋蘩”则是指献上的祭祀用品。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蘋蘩。这里的“百世”指的是一百世,也就是千百年;“奉尝”即供奉食物,这里指供奉祖先的祭品;“虔告”则是诚心诚意地告诉神明或神灵的意思;“荐蘋蘩”则是指献上的祭祀用品。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蘋蘩。这里的“百世”指的是一百世,也就是千百年;“奉尝”即供奉食物,这里指供奉祖先的祭品;“虔告”则是诚心诚意地告诉神明或神灵的意思;“荐蘋蘩”则是指献上的祭祀用品。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蘋蘩。这里的“百世”指的是一百世,也就是千百年;“奉尝”即供奉食物,这里指供奉祖先的祭品;“虔告”则是诚心诚意地告诉神明或神灵的意思;“荐蘋蘩”则是指献上的祭祀用品。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百代以后都供奉祖先的祭品,我敢向天祷告献上蘋蘩。

全诗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对新得子的祝贺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叙述,表达了作者对新得子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人通过运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更强的表达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