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郡知名逾十载,初承荐剡谒彤闱。
李邕识面仍难遇,刘向传经喜得归。
腊雪浑飘征袂湿,江鸿遥逐去帆飞。
青春想见沾时雨,桃李花开映讲帷。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乡郡知名逾十载,初承荐剡谒彤闱。”

  • 解释:家乡的郡县(指代自己的故乡)名声已经传扬了很久,我首次被推荐去参加朝廷的考试。
  • 注释:乡郡,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或祖籍地;知名,意为名声在外;逾十载,即超过十年;荐剡,古代地名;谒彤闱,即拜见天子,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句:“李邕识面仍难遇,刘向传经喜得归。”

  • 解释:即使李邕这样的大官都难以一见,但刘向能够传授经典之学,让人欣喜若狂,终于回到了家乡。
  • 注释:李邕,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有很高的地位;识面,即见面;刘向,西汉末年文学家、目录学家;传经,传授经典;喜得归,感到很高兴能够返回家乡。

第三句:“腊雪浑飘征袂湿,江鸿遥逐去帆飞。”

  • 解释:冬日的腊雪纷纷扬扬地落在衣袖上,江边的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追随着远去的船帆。
  • 注释:腊雪,指冬天的雪;浑飘,形容雪花密集飘落的样子;征袂,泛指外出时穿的袍子;去帆,离开帆船的帆;江鸿,指江边的大雁。

第四句:“青春想见沾时雨,桃李花开映讲帷。”

  • 解释:希望在这青春年华里能见到及时雨的滋润,而桃花李花盛开时,美丽的景色也映射在老师的讲坛上。
  • 注释:时雨,即及时雨,比喻适时的帮助或恩惠;桃李,此处指花朵;开,开放;映,反射;讲帷,指教学场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四句话,描绘了作者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和回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家乡美景的怀念。诗中的“李邕”、“刘向”等历史人物的出现,增加了诗歌的文化色彩,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学识和教育的重视。最后一句“春光乍现桃李笑,师道尊严讲台高”,更是将春天的美好和教育者的崇高形象完美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