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静忘忧养性灵,豫章城外一茅亭。
窗涵南浦千寻碧,门对西山万叠青。
每羡林泉归倦翼,独怜江海尚浮萍。
已知安邑浑无累,犹有人求伏氏经。
寄胡若思宾客
乐静忘忧养性灵,豫章城外一茅亭。 窗涵南浦千寻碧,门对西山万叠青。
每羡林泉归倦翼,独怜江海尚浮萍。 已知安邑浑无累,犹有人求伏氏经。
注释
- 乐静忘忧:在宁静的环境中忘记忧愁,享受内心的宁静。
- 养性灵:修养自己的性情和精神。
- 豫章城外:豫章是江西的古称,城外则是指江西境内。
- 一茅亭:一座简陋的草屋或亭子。
- 窗涵:透过窗户能看到的景色。
- 南浦:南方的河流或湖泊。
- 千寻碧:形容水深而清澈,有的地方用“千尺”来表示更深层次的意境。
- 门对:门前面对的方向。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常用于比喻隐逸的生活。
- 归倦翼:归来时疲惫的翅膀,比喻人回到家乡或熟悉的环境中。
- 江海:指广阔的江河和海洋。
- 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或情感。
- 安邑:古代地名,这里指一个人没有负担或烦恼。
- 伏氏经:可能指的是《伏羲易》一类古籍,古人认为它有助于修身养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选择在豫章城外的一个简朴的茅亭中,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宁静。他透过窗户看到南浦(可能是赣江)的美景,感受到水的澄澈;站在门口,面对连绵不断的西山,感受山的壮丽。诗人羡慕那些能够像林中的鸟儿一样自由归巢的人,也感叹自己只能像漂浮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尽管知道有些人仍然在追求知识,比如伏羲的《伏羲易》,这使他感到欣慰和满足。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修养的主题。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