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起山中失路蹊,肩舆扶过石桥西。
夜深风露寒仍浅,月转星河影渐低。
傍涧几人同驻马,隔林何处屡闻鸡。
东方立待曈昽曙,紫殿前头望不迷。
诗句解析与译文:
- 尘起山中失路蹊,肩舆扶过石桥西。
- “尘起山中失路蹊”:指在山中行走时,尘埃扬起导致迷失了道路。
- “肩舆扶过石桥西”:用肩膀扛着的轿子走过了石桥向西行进。
- 夜深风露寒仍浅,月转星河影渐低。
- “夜深风露寒仍浅”:夜晚虽然很晚,但风和露水带来的寒意仍然不是很浓。
- “月转星河影渐低”:月亮在天空中移动,使得星星的轨迹和映照在水中的影子都显得越来越矮小。
- 傍涧几人同驻马,隔林何处屡闻鸡。
- “傍涧几人同驻马”:在溪流旁,几个人停下来骑马休息。
- “隔林何处屡闻鸡”:在树林间,不断传来公鸡打鸣的声音。
- 东方立待曈昽曙,紫殿前头望不迷。
- “东方立待曈昽曙”:在东方等待着天渐渐亮起来。
- “紫殿前头望不迷”:望向远处紫色的宫殿(即紫禁城)前,视线清晰,不会感到迷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晨时分,经过崎岖山路到达长陵陪祭的场景。诗中通过“尘起”“风露”“星河”“月光”等自然元素,以及“肩舆”“石桥”“驻马”“闻鸡”等人文活动,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氛围。首句通过描绘山路中的尘土飞扬,暗示了旅途的艰难。第二句则通过“肩舆”“石桥”“西”等词汇,传达了前行的坚定。第三句中的“寒仍浅”和“影渐低”,不仅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则通过黎明前的期待和对紫禁城的远望,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