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海桑老,冠冕重儒林。
我自外家学,尔求曾祖心。
诗书宜善继,尘俗莫容侵。
不见南山树,寸茎今百寻。
【注释】
西江海桑老:指自己年老,像西江边的老桑树一样。重儒林:重视儒家的学术。外家学:指自己学习外家之学,即佛家之学。曾祖心:指曾祖父之心。
【赏析】
此诗是作者告诫侄儿陈纯要继承和发扬儒家学术,并要求他远离佛家之学。
首联:“西江海桑老,冠冕重儒林。”诗人以西江边的桑树自比,说自己年老,就像西江边那棵老桑树一样,虽已衰败却仍然挺立着。“海桑老”三字,用典,意谓自己年老体衰,但精神不老,依然如那西江边那棵老桑树那样,虽然衰老了,但依然挺拔。同时,也暗指自己虽已年老,但思想仍很活跃、很有朝气。而“冠冕重”,则是指自己虽在晚年,但对儒家学术仍非常重视,认为它是治国安民的根本。“重儒林”一句,既表明自己重视儒家学术的坚定立场,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愿涉足佛家之学的坚决态度。
颔联:“我自外家学,尔求曾祖心。”这句是说,你自己去学习外家的学术吧!你应当寻找你的曾祖父的心!“外家学”,即佛家之学。“曾祖心”,指曾祖父之心。这里,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告诉侄儿自己并不赞成他去追求佛家之学。
颈联:“诗书宜善继,尘俗莫容侵。”这是说,应该好好地继承诗书之道,不应受到世俗尘埃的玷污。“诗书”,即指儒家经典。这两句是说,作为学者,应该好好地去钻研儒家经典,努力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而不能沉湎于佛家之学的虚幻世界。
尾联:“不见南山树,寸茎今百寻。”“南山树”指的是南山上那株参天大树。“寸茎今百寻”,意谓这棵大树虽然只有一寸长的树干,但却有一百尺高!这两句是说,即使是一棵小小的树,也有它高大的身姿和茂盛的枝叶;同样,即使一个年轻人资质平平,只要刻苦努力,也能成为栋梁之材。这两句既是诗人对侄子的勉励,也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杜甫因国事日非,生活困窘,心情抑郁。他写这首诗,一方面是为了勉励侄子陈纯要继承和发扬儒家学术,不要涉足佛家之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