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去京国,高卧西山陲。
天趣常自得,他人安足知。
竹馆鸣琴处,河塘坐钓时。
劳心尘事者,何日赴幽期。

十年去京国,高卧西山陲。

天趣常自得,他人安足知。

竹馆鸣琴处,河塘坐钓时。

劳心尘事者,何日赴幽期。

诗句翻译

  • “十年去京国”: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城已经十年,暗示了长时间的分离和对故土的思念。
  • “高卧西山陲”:指诗人选择隐居在西山的一个角落,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 “天趣常自得”:强调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认为只有通过亲近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 “他人安足知”:诗人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不是别人所能完全理解和感受到的。
  • “竹馆鸣琴处”:描述了诗人在竹林中的住所,一个可以静心思考的地方,经常在这里弹琴。
  • “河塘坐钓时”:描绘了诗人在河边钓鱼的悠闲时光,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简单乐趣的追求。

注释

  1. 十年去京国:离开京城已长达十年。
  2. 高卧西山陲:形容诗人选择隐逸于西山之边,远离世俗喧嚣。
  3. 天趣常自得:指诗人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4. 他人安足知:意指外界的人难以真正理解或感知诗人的内心世界。
  5. 竹馆鸣琴处:位于竹林深处的小亭,常在此弹琴。
  6. 河塘坐钓时:在河边垂钓,享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7. 劳心尘事者:那些过于纠结于俗世事务的人。
  8. 何日赴幽期:何时能再次回到那个心灵向往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逸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自己的居所和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向往。诗中“天趣常自得”一句揭示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而“他人安足知”则反映了他对自己独特感受的自信和坚持。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传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静的向往。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人心,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